AI导读: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就业政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强调就业优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强于1月17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聚焦于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听取了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汇报,并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

会议强调,就业乃民生之本,必须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为此,将加强政策支持、培训赋能及服务助力,力求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会议提出,在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岗位开发计划,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同时,将深入挖掘就业岗位潜力,扩大就业容量。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尽管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就业带动力,但我国许多产业正处于升级变革阶段,部分旧劳动力尚未完全适应新产业的需求。

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加大

会议明确提出,需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以及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的范围。同时,计划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从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企业参与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分行业领域制定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培训层次和补助水平,培养更多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保持稳定,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的失业率分别为5.2%、5.0%、5.2%、5.0%,显示出就业市场的平稳态势。

在1月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收入之源,党中央始终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专家建议:高校专业设置需紧跟市场需求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计划,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盘和林认为,尽管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就业带动力,但我国许多产业仍在升级变革中,部分旧劳动力尚未完全适应新产业。他指出,一方面,许多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仍面临一定困难,而中年人则因路径依赖而难以就业。因此,他建议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需紧跟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与产业变化同步,并通过稳岗扩岗措施,为存在路径依赖的求职者提供更多低门槛就业机会。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提出,要综合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布局,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便利。同时,要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升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能力,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会议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需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为此,将统筹推进高校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被视为改革重点,将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根据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进行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调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图片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