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池迈入太瓦时时代,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AI导读:
中国锂电池产业2024年产销量突破太瓦时时代,动力电池领域出现新趋势,包括提升优质产能、推出新品及海外布局。同时,新技术如固态电池和AI技术在电池制造和管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产业发展。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令人瞩目的数据,显示我国动力及其他类型电池在2024年全年的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了惊人的1096.8GWh和1039.5GWh,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锂电池产业正式迈入了太瓦时(1TWh=1000GWh)时代的新纪元。
随着产业的持续升级与变革,中国电池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优化以及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展现出了一系列新趋势和新动向。
优质产能成关键
在动力电池领域,2024年的累计装车量达到了548.4GWh,然而,令人关注的是,有近一半的电池产能并未得到装车使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推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飞速发展,但这也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大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加大产能布局,导致产能过剩现象日益凸显。
自2023年起,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经历了剧烈波动,从高峰时的45万元/吨暴跌至当前的8万元/吨。这一变化促使整车厂商在采购动力电池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倾向于选择续航能力更强且价格合理的电池产品。
作为低成本电池的佼佼者,磷酸铁锂电池自2021年起便超越了三元锂电池,并在2024年继续扩大其市场份额。据统计,磷酸铁锂电池的累计装车量达到了409.0GWh,占比高达74.6%,同比增长56.7%;而三元锂电池的累计装车量为139.0GWh,占总装车量的25.3%,同比增长10.2%。无论是从装车总量还是从增长速度来看,磷酸铁锂电池都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何巍表示,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过剩,优质产能仍然稀缺。他呼吁全行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改造力度,提高生产门槛和效率,避免盲目生产导致的资源浪费。
为了寻求生存空间,各大电池厂商纷纷通过技术创新和降本优化来推出新产品。2024年以来,一系列动力电池新品相继问世,这些新品普遍具备续航长、充电时间短等优异性能。
例如,赣锋锂业推出了能量密度高达190Wh/kg的第二代软包CTP“锋行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则在工程机械领域推出了三款搭载高安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新产品;宁德时代则推出了神行PLUS电池和“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等创新产品,分别实现了续航里程的突破和纯电续航的大幅提升。此外,大部分电池企业都宣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进度和时间表。
与此同时,海外动力电池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达到133.7GWh,占总出口量的67.8%,同比增长5.0%。为了抓住这一机遇,中国电池企业纷纷展开海外投资布局,如国轩高科在摩洛哥和斯洛伐克投资建设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在西班牙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等。
随着欧美电力市场对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储能领域也积极拓展市场。据中银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量将增长至625GWh,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4.9%;到2030年,这一需求量将超过1TWh。
新技术引领未来
针对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的展望,何巍认为,2024年动力电池产能的“大跃进”局面将在2025年得到缓解。他分析指出,基于2024-2025年国内扩产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态势,2025年产能利用率可能会降至最低点。然而,随着大批规划产能进入实际投产阶段以及2026年新增实际产能的大幅减少,预计2025年新增产能将达到约600GWh左右,相比2024年增长约20%。
从产能分布占比来看,2025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主要电池厂商的产能占比将达到80%,同比提升5%。这些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对于动力电池以及电动车下一阶段的增长动力,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认为,未来2-3年,增程、大电量的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全球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的提高,HEV(混合动力汽车)在欧美、日韩等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这些下游需求的快速攀升将对电池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推动电池工程师进行新的研发创新。
杨红新还指出,动力电池的降本进程将继续推进,主要路径包括制造降本、工艺降本以及从电池形态变化着手的降本。预计2025年PACK系统单价降到0.5元以下将成为普遍现象。
对于固态电池这一热门领域,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表示,短期内不应过于乐观,而应给予长期耐心。他认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工程化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需要逐步克服。同时,他也强调了硅碳负极在固态电池中应用的确定性很高,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在公开场合强调了中国企业必须发展由自己主导的技术路线并坚持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固态电池的发展应循序渐进,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再寻求性能提升。
此外,比亚迪弗迪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强调了AI技术在电池制造和管控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通过算法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电池进行早期问题预警和状态调整,以优化电池性能和寿命。同时,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仿真建模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显著提高了电池设计的自动化和材料筛选的效率。
欧阳明高也认为,人工智能在电池全链条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正逐渐渗透至材料表征、性能优化、样品制备等各个环节。他预计,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对电池技术的突破起到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