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迎重磅新规,行业监管再升级
AI导读:
2025年初,小贷公司行业迎来重磅新规,明确禁止助贷业务并设定网络小贷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新规旨在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促进小贷公司回归服务本地、小微。行业洗牌加速,资源整合进行中。
2025年初,小额贷款公司(简称“小贷公司”)行业迎来了监管层面的密集动作。
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新规”),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小贷行业步入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框架内。
新规的亮点颇多,不仅明确禁止了小贷公司从事助贷业务,还首次设定了网络小贷单户贷款余额的上限,这一举措被视为对小贷行业监管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自年初以来,广西、湖南、湖北、福建、重庆等地已公示超过20家失联或“空壳”小贷公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规的发布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净化市场环境。
新规聚焦问题导向,强调急用先行
西南地区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层人士坦言,相较于银行的风控能力和小贷公司的额度优势,消费金融公司在某些方面确实面临挑战。过去,由于小贷公司未对单户自然人借款设定上限,业内普遍认为小贷公司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新宇指出,新规正是针对小贷行业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急用先行的策略,旨在解决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新规第十四条详细规定了小贷业务的集中度要求和网络小贷单户贷款余额上限。具体而言,小贷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净资产的10%,对同一借款人及其关联方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净资产的15%。对于网络小贷公司,单户用于消费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
此外,新规第十五条还明确规定,小贷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时,不得仅提供不实际出资的营销获客、风险评估等服务,且与商业银行联合发放的网络贷款的单笔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意味着,小贷公司以往仅提供导流获客、风控催收等助贷服务的模式将不再被允许。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新规在贷款利率、贷款用途、贷款集中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将有效控制小贷公司的业务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王蓬博还表示,小贷公司的定位再次被明确为金融体系的补充,未来将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和个人消费者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互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则认为,新规明确了小贷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贷款集中度比例要求,如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标准,这有助于小贷公司优化业务结构,突出小额、分散的业务定位。
新规推动小贷公司回归服务本地、小微
除具体业务层面外,地区经营规范也在新规中得到了重视。
回顾2020年9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简称“86号文”)就强调了小贷公司原则上应在公司住所所属县级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并对经营管理较好、风控能力较强的小贷公司放宽了经营区域限制。而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也重申了小贷公司应立足当地,不得跨省开展业务的要求。
刘新宇表示,新规对行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跨地区展业的禁令;二是贷款集中度要求;三是助贷业务的禁止。整体来看,新规对业务拓展、资金筹集以及风控体系都将产生影响,其中对业务开展的影响最为直接。
刘新宇认为,新规主要针对小贷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补,旨在重塑行业整体风气,促进小贷公司回归业务本源,服务当地、围绕小微。对于中小型小贷公司而言,要满足新规的要求确实是一大挑战。
王鹏指出,新规实施后,小贷行业的竞争格局或将重塑。大型小贷公司面临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完善等优势的同时,也需要适应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调整业务模式。而中型小贷公司则需要在业务灵活性和市场响应速度方面发挥优势,同时提升自身风控能力和合规经营水平。对于小型小贷公司而言,虽然资金筹集能力和风控体系相对薄弱,但地域性强,可以服务本地经济。
从数据上看,小贷行业的洗牌也在持续进行。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385家,贷款余额7514亿元,从业人员4.6万人。与2015年相比,小贷公司数量已减少了约3600家。
然而,在行业规范不断完善细化的背景下,小贷行业也在加速资源整合。一方面,不符合标准的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也使得小贷牌照重新变得抢手。2024年以来,已有快手、圆通速递等企业的关联公司相继入股小贷公司,行业新军的竞争已经拉开序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