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中国经济年报显示,中国经济在“稳”的主基调下,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同时,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研读2024年中国经济年报,可以清晰地看到,“稳”依然是经济的主基调,而“进”则指明了未来的大方向。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地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生产力,推动新动能持续积累壮大,同时促进传统动能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创新。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在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中国经济展现出了蓬勃的活力,2024年,每天有超过8万辆汽车下线,340万台智能手机被生产,超过4.7亿件快递在流通。这背后,得益于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和1.8亿多户经营主体,构成了全球规模最大且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随着“两重”建设、“两新”工作等重大举措的加快推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规模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了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

在安全发展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了有效缓解和管控。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惠民举措,稳就业、促增收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四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改革开放也在持续深化。我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部取消,服务业扩大开放稳步推进,免签政策持续扩容,“China Travel”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202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我国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首发成功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全球最快高速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亮相,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2024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升至第11位,成为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也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也在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原材料工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绿色数字转型加快。

在新兴产业方面,我国正塑造新的竞争优势。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

未来产业布局也在加速布局新赛道。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正在加快走向现实。数字经济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数已达到419万个。

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未来,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将拓展更多增量空间,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