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宏观政策加力实施,2025年CPI有望实现温和回升。同时,消费需求恢复加快,价格温和回升有利因素在增多。1月份CPI同比涨幅预计扩大,企业和居民整体预期也在改善。

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北京报道

在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置于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随着宏观政策的持续加力,将为经济增长和物价合理回升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预计2025年CPI有望实现温和回升。

付凌晖指出,回顾2024年,CPI运行整体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全年涨幅为0.2%,与2023年持平。从月度变化来看,除1月份略有下降外,其余月份CPI同比均保持小幅上涨。在分析CPI运行时,需要综合考虑整体数据、结构变化以及动态运行情况。

他进一步分析,2024年CPI涨幅受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的影响较大,而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则保持稳定。具体而言,受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因素扰动,但我国粮油肉蛋菜等食品供应充足,食品价格稳中有降,同比下降0.6%,影响CPI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食用油、牛肉、羊肉、蛋类、鲜果价格下降幅度均在3.5%-11.6%之间。同时,受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影响,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波动下行,带动国内能源价格下降。2024年,我国CPI中的能源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0.7%和0.8%。相比之下,更能反映供求关系的核心CPI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7%。特别是四季度以来,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核心CPI同比涨幅逐月回升,连续三个月小幅上升。

付凌晖表示,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明显增强,消费需求恢复加快,价格温和回升的有利因素增多。近期,随着春节假期临近,食品消费需求增加,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等服务消费也将更加活跃,这将有助于推动CPI季节性回升。根据1月份的初步数据,蔬菜、鲜果、飞机票、旅游等商品和服务价格稳中有涨,预计1月CPI同比涨幅将有所扩大。同时,企业和居民整体预期也在改善,这也有助于CPI温和回升。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3%和57.6%,均位于临界点以上。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