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指引正式实施,建筑央国企迎来利好
AI导读:
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正式稿,实施利好建筑央国企。指引明确了市值管理范围、目标及工具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将引导建筑央国企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提升自身价值。但需注意施工进度、房地产市场低迷及新能源业务拓展等潜在风险。
11月17日,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市值管理指引正式稿已发布并实施。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市值管理指引,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稿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首先,增加了应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覆盖指数,除原有的沪深300、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指、北证50外,还新增了中证A500、创业板中盘200指数。其次,仅对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要求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并专项说明,不再针对所有长期破净公司。再者,对于市值管理制度,正式稿不再要求披露详细内容,仅需披露制定情况。此外,明确了监管措施,包括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示警示函等。最后,还增加了一项董秘义务,即向董事会及时报告可能影响公司股价的重大舆情。
市值管理指引的实施,旨在引导建筑企业价值回归。该指引明确了市值管理的范围、目标及工具体系,对七个指数成分股和长期破净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建筑公司合计17家,长期破净公司11家,主要为建筑央国企。申万建筑指数中市净率低于1的公司合计35家,均有望受益于估值提升计划。此外,行业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借助央行政策工具提升公司价值,如中国能建、中国建筑均披露了股东增持计划,中国能建集团还获得了工行不超过3亿元的增持借款支持。
市值管理指引的实施对建筑央国企尤为利好。部分建筑央国企同时属于主要指数成分股和长期破净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的出台将引导这些公司通过增持回购、资本运作、分红等方式提升自身价值,推动估值向1XPB回归。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潜在风险。例如,施工进度可能受资金到位情况、自然条件等影响较大,海外工程建设进度还可能受当地政治、安全环境影响。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可能对建筑企业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包括基建资金来源受限、房建企业新增订单下滑、装饰装修企业订单减少等。同时,部分传统建筑企业布局新能源领域也可能面临拓展失败的风险。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