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5: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AI导读:
2025年,浙江省提出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提振消费、重大项目建设等措施,力求实现生产总值增长约5.5%的目标。同时,浙江正积极补短板,加强高校企业创新资源流动和转化,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2025年,浙江省肩负着“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力求在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取得突破。
“创新浙江”已成为浙江鲜明的标识,该省正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1月14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浙江省代省长刘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约5.5%,并预计2025年生产总值也将增长约5.5%。
为实现这一目标,浙江提出了多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提振和扩大消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其中,提振和扩大消费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浙江计划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
在“创新浙江”战略方面,浙江明确了更为系统的工作方向,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新质生产力不应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应通过项目和主体产业实现规模和利润,浙江经过数年努力,已在研发投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系统性推进创新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2025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产总值增长约5.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约2%,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曾刚认为,浙江近年的经济效益良好,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共同富裕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使得不同群体、城乡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在提振消费方面,浙江出台了具体政策,与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发展目标相契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夏向阳表示,浙江正在制定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以及家电补贴品类,同时关注老旧电梯、渔船、农业机械等设备更新需求。
浙江在科技服务方面也展现出新方向,一批浙江企业正走向省外,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服务,未来有望将服务推广到全球。此外,浙江还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旨在到2027年,使科技创新、产业能级、创新主体和创新生态均取得明显成效。
刘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5年浙江将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年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3%左右,实施重大科技项目400个以上,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例如,通过柔性引才用才政策,淡化全职、户籍、社保等要求,探索项目、经费、团队、编制等跟随人才流动。
夏向阳认为,浙江仍需解决人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优化引才留才用才体制机制。同时,浙江在积极弥补高等教育资源短板,加强高校企业创新资源的流动和转化,通过一系列政策体系支持高校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
浙江省人大代表汪爱英建议拓宽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科教产融合通道,选拔培养更多高精尖创新人才。此外,浙江还将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为实现科技、产业融合,浙江省政协委员金霞建议成立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探索科技、金融和数据的高效融合。曾刚还建议浙江企业依托全球商会网络,建立涵盖全球的创新网络,共同搭建跨地域研究平台和创新飞地。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