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资金面持续紧张成为债券市场的核心关注点,尤其在春节前季节性资金需求冲击下,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市场人士认为,资金供需的剧烈波动正在主导市场行情,交易员们忙于应对资金波动,部分机构选择迅速解杠杆以应对资金压力。同时,央行在春节前可能维持审慎的流动性态度,资金面短期内难以明显宽松。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欣然)近期,债券市场迎来了一场资金面的严峻考验,尤其在春节前季节性资金需求的强烈冲击下,资金成本显著攀升,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1月16日,非银机构隔夜资金成本一度飙升,触及20%的高位,尽管尾盘略有回调,但整体资金面紧张态势依旧严峻,远超往年同期水平。市场普遍认为,资金供需的剧烈波动是当前市场行情的主导因素,交易员们正全力以赴应对资金波动,部分机构更是迅速采取行动,降低杠杆水平,以缓解资金压力。然而,央行在春节前可能维持审慎的流动性管理态度,因此,资金面在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改善。

资金面紧张已成为近期债券市场的核心议题。截至1月16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收益率已升至1.8585%,DR007加权平均收益率也攀升至2.3391%。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指出,当前市场行情完全由资金面的松紧程度决定,资金面的剧烈波动对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近期资金面在日内呈现剧烈波动,流动性松紧状况极不稳定,时而宽松,时而紧张。部分交易日,早盘资金面尚显平稳,但进入午盘后便开始趋于紧张,而收盘时刻更是成为交易员们最为忙碌、压力最大的时段,需要全力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和交易事务。

对于近期资金面承压的原因,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贷款需求、政府债券缴款、非银金融机构加杠杆等行为虽然会影响银行间资金需求,但从近期数据来看,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他认为,资金趋紧可能更多是由于季节性资金需求冲击下,央行资金投放的边际变化所致。春节前央行对流动性可能保持审慎态度,因此,春节前资金可能难以明显宽松。

在资金面紧平衡的背景下,不少机构迅速采取行动降低杠杆水平。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是衡量机构债券投资杠杆程度的重要指标。据记者统计,近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大幅下降,从1月9日的7.4万亿元左右降至1月15日的5.4万亿元。

一位券商自营交易员透露,前期为追求高收益率以完成考核任务,该部门采取了激进的投资策略,将杠杆加至最高限度。然而,近期市场波动剧烈,采用“滚隔夜”策略所获得的套息收入已呈负值状态。为有效防范连环违约风险,该部门紧急采取措施,迅速抛售债券以降低杠杆水平,力求稳定投资组合,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资金交易员在近期市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不仅承担了平头寸的重任,甚至还能精细化到进行波段交易。一位银行理财交易员表示,在日内资金价格波动显著的市场环境下,可开展资金日内波段操作。例如,在早盘时段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融入资金,至下午尾盘当资金价格走高时,再将所融资金以年化利率10%甚至20%的价格融出,以此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与收益获取。

此外,多数机构都面临着“平头寸”的难题。一位保险自营的投资经理表示,自己于交易当日上午收盘后才能确定当日所需头寸金额,但下午去借钱时已来不及。他不仅要亲自下场借钱,还费尽周折联系多年不联系的交易对手,最终成功平掉头寸,但错过了上午地方债的投标,既承受了高价拆借资金的成本压力,又因错过投标而丧失潜在收益。

同时,也有机构选择“惜券不售”。多位农商行交易员坦言,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行情难以预测。他们担心在为平资金头寸而出售债券后,因市场波动导致难以在合适价位将债券购回,进而错失后续投资机会。因此,即便面临较高的资金成本压力,他们仍选择继续持有债券。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