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合并大潮下人事变动频繁
AI导读:
券商合并大潮下,从业人员流动加速。原民生证券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文正正式加盟华西证券,任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同时,民生证券多位分析师和销售人员转投其他券商,反映了券商合并过程中的人事变动暗潮涌动。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在券商行业合并的大潮之下,从业人员的流动现象日益显著。
据界面新闻独家消息,原民生证券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文正已正式加入华西证券(002926.SZ),担任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及大消费组组长一职。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刘文正在其职业生涯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刘文正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2016年,他加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期间连续两年(2016-2017)作为新财富第二名团队的核心成员;2017年,他转任安信证券社会服务及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带领团队在2020年新财富批零社服行业评选中获得第六名;此外,在2019-2020年间,他连续两年荣获新浪金麒麟社会服务及零售行业新锐分析师第一名,并获得金牛奖等荣誉。2021年,刘文正加入民生证券,担任研究院院长助理、新消费组负责人,同时兼任社服零售及纺织服装行业首席分析师。
近期,券商行业的并购重组动作频频。2024年4月26日,国联证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正式拉开与民生证券重组的序幕。历经8个月的等待,2025年1月13日,国联证券(601456.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注册资本的议案,标志着“国联+民生”合并工程已基本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合并期间,首席分析师“带头”跳槽转型的现象明显增多。除刘文正外,民生证券的多位分析师也已转投其他券商。例如,民生证券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阳已加入国金证券,担任所长助理兼建筑建材首席分析师;其团队成员赵铭出任国金证券建材研究员;宏观团队首席分析师赵宏鹤也已加盟国金证券,担任宏观高级分析师,其团队的多位成员或将加入国金证券研究所。
此外,民生证券研究条线的多位销售人员亦转投国金证券。2024年9月,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兼机构销售总监冯诚出任国金证券股票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随后,民生证券研究院另有十余名人员相继加盟国金证券。
据接近民生证券的人士透露,自2024年3月国联集团总裁顾伟履新民生证券董事长以来,民生证券开启了一系列人事布局。5月,民生证券高管团队分工迎来重大调整,多位拥有国联集团或国联证券背景的管理层“空降”民生证券,迅速接管董办、人力资源、财务等核心部门,全面掌控公司“人”与“财”两大关键命脉。
人事变动同样发生在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中。2024年8月,“投行老将”杨卫东离开了工作长达二十年的民生证券,履新平安证券任常务副总经理。与此同时,多位民生证券保代跳槽加入平安证券。同年7月,原民生证券副总裁苏鹏加盟华金证券,出任常务副总裁,分管经纪业务和研究所。此外,尚文彦也于当年6月卸任民生证券副总裁、执委等职务,并已离开民生证券。同年5月,原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事业部副总裁、运营服务部总经理(兼)刘庆萌加入华金证券,在经营管理层任职。此后,原民生证券的张玉莛、刘玥、刘潇男、史有君、肖华彪等五人也加入华金证券。
尽管并购整合之路看似顺畅,但其中的人事变动却暗潮涌动,反映了两家机构合并并非易事。一中型券商研究所副所长指出,并购后的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重要环节,需在业务协同、文化融合与人员安置等方面实现平衡,方能达成“1+1>2”的协同效应。他还强调,鉴于券商业务的高度同质化特征,两家券商在并购完成后,业务与岗位方面难免出现重叠与冗余现象,如何在保障业务平稳推进的同时,实现对职能、业务部门人员的有效整合,成为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人事变动可能源自对合并后职业路径的不确定性、企业文化的差异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的调整等多重因素。合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权力重组和内部竞争也可能是人员流失的原因。人员的持续流失不仅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还可能降低团队士气,对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