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地方两会作为透视区域发展的重要窗口,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旨在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湖北省、上海市、浙江省和辽宁省等地均强调了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改革等关键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两会作为透视区域发展态势的关键窗口,持续释放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近期,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亮出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旨在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1月16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武昌洪山礼堂隆重开幕。湖北省代省长李殿勋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方向。报告强调,将加速在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同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通过优化股权投资引导、强化债权融资增信、培育资本市场募资能力等措施,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与体制改革并进。

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推动省属企业更加聚焦科技和产业创新,加快实体化转型步伐,目标新增2至3家地方国企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重点,强调2025年将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报告提出,将聚焦做强做优主责主业,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30%左右。同时,优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等制度,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升国企竞争力。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强调,要加强主责主业和投资管理,健全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制度安排,推动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使国资国企成为创新浙江建设的重要支撑。

此外,浙江省还提出要统筹推进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包括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化招投标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及深化国家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等。这些改革举措旨在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也受到了各地的广泛关注。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5年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措施,强化教育人才服务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