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地产市场2024年翘尾收官,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齐增
AI导读:
2024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在政策优化的推动下,二手房市场网签成交量创下21个月新高,新房成交量也同比增长。市场活跃度提升,优质地块供应增加对新房销售形成有力支撑,预计2025年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
2024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以翘尾收官之姿完美落幕。在最后一个月,二手房市场网签成交量高达21556套,刷新了21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时,新建商品住宅(不含共有产权住房)成交5186套,同比增长6.7%,创下了年度月度最高成交纪录。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李益峰指出,2024年北京楼市政策环境大幅改善,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政策优化显著提升了市场信心和预期,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在“930新政”后,北京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持续改善,四季度二手房成交量持续攀升,屡创新高。
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单月成交突破2万套大关
北京链家双榆树小区商圈经理张红用“韧性十足”来形容北京楼市的表现。她所在的中关村双榆树板块,2024年整体成交量明显增加,其中置换客户占比高,成交意愿强烈,双方在价格上更容易达成一致,成交周期显著缩短。
以张红所在门店为例,2024年二手单量约90单,同比增长约27%。她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今年的多项利好政策,包括利率、首付、税费等方面的优惠,使得客户购房成本降低,交易更加活跃。
2024年,北京楼市在6月和9月迎来了两次政策优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利率、缩短购房资格社保年限等一系列利好措施。在政策推动下,2024年10月至12月,北京连续三个月二手房网签量超过1.7万套。其中,12月二手住房网签量更是创下21个月新高,达到21556套,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高达66%。
张红介绍,“930政策叠加税费政策落地后,客户心态明显变化,购房意愿增强,好房子成交速度加快,经纪人和业主、客户都能感受到市场的回暖。”
从全年数据来看,2024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高达17.56万套,相比2023年的15.54万套上涨了13%。业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626政策”及“930政策”的利好带动,政策放宽使得购房成本及门槛降低,利好刚需和改善需求的释放。
在北京租房多年的年轻人也开始入市购房。张红提到,近期接触的一位年轻客户在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多年,一直租房居住。在政策出台后,他综合考虑了自己的积蓄、家庭支持和贷款条件,决定购买一套自己的房子。最终,他在中关村附近选中了一套总价400多万元的小两居,月供压力适中。这个案例代表了当前许多年轻人的购房需求和趋势。
张红表示,她所在区域的挂牌价和成交价在全年中略有波动,但总体趋势保持稳定。客户和业主在价格谈判上更加理性,成交价格大多符合预期。
根据北京链家研究院数据,2024年12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与上月基本持平,价格走势总体平稳。从各区情况来看,西城、海淀等城区价格略有上升,丰台、朝阳等城区价格略有下降,主要城区成交均价波动幅度均处于合理运行区间。综合来看,当前二手住房成交均价走势平稳,预计到春节前仍将保持平稳运行。
优质地块供应增加,新房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二手房市场的热度也逐渐传导至新房市场,推动新房市场进一步回暖。
据北京链家研究院统计,2024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共有产权住房)成交5186套,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7.1%,达到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成交水平,也是2024年以来首次月度成交超过5000套。月度成交房源的均价为5.8万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5.5%。
然而,从全年数据来看,2024年新房供应回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房的成交恢复。据克而瑞监测数据,2024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含普通住宅、别墅,不包括共有产权房)新增供应31943套,同比下跌23.5%;成交37889套,同比下跌24.2%。
业内认为,新房市场仍需增加更多优质供给以带动需求释放。不过,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北京新房成交量已出现明显修复,呈现出阶段性回稳特征。
李益峰表示,北京等一线城市人口吸附力强,购房需求旺盛。随着2024年四季度以来市场预期的明显改善,二手房市场在买方加速入市的带动下持续放量,二手房刚需入市也有望加快一二手联动,带动新房市场需求释放。同时,优质地块供应的增加也将对2025年新房销售形成有力支撑。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北京共计成交41组住宅用地,成交总金额1554亿元,其中成交总价超百亿的就有3组地块。虽然宅地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减少,但优质地块占比提高。特别是在2024年9月后,推出了多宗核心地段、临近地铁的优质宅地,2024年成交土地楼面价也较2023年提升了3441元/平方米。
业内预计,若2025年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能继续优化,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预计2025年一线城市市场有望率先止跌回稳。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