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股价创历史新高后面临估值压力
AI导读:
寒武纪2024年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3000亿元,但随后股价出现回调。公司业绩预告显示第四季度扭亏为盈,但仍面临高估值压力。同时,美国AI芯片管制新规对寒武纪等芯片企业构成挑战。
A股2024年股价“涨幅王”寒武纪(688256.SH)于今年1月10日创下777.77元/股的历史新高,市值一度飙升至3000亿元以上。然而,股价创新高后的几个交易日内,寒武纪股价出现回调。1月16日,该公司股价收盘下跌14.65%,失守600元大关,报收于594元/股,资金撤离趋势明显。
近日,寒武纪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第四季度或实现单季扭亏为盈,这一消息被外界视作公司正在逐步兑现盈利预期。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寒武纪当前的盈利状况仍难以长期支撑其3000亿的市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回调的过程中,寒武纪的融资买入余额却持续增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随着寒武纪业绩的好转,投资者开始谨慎关注其高估值与羸弱盈利之间的强烈反差,认为寒武纪的合理估值有待重估,价值回归之路将不可避免。
寒武纪自2017年以来营收持续增长,但因研发投入巨大等因素,公司净利润长期亏损。然而,从其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和三季报来看,公司盈利改善预期正在兑现。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到12亿元,同比增长50.83%到69.16%;归母净利润为-4.0亿元至-4.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43%至53.3%。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2亿元,同比减亏0.9亿元。
寒武纪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同时,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了单季度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到3.28亿元,这是寒武纪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季度净利润为正。
记者注意到,寒武纪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与其芯片产品销路扩宽有关。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互联网、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财务数据方面,自2024年二季报起,寒武纪存货与预付账款出现异动。前三季度,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11亿元,同比增加246%。存货增加至10.2亿元,预付款项达8.5亿元,环比增长55%。这些变化标志着公司芯片业务正在稳步扩张。
西部证券分析师指出,2024年以来,寒武纪已成功验证了集群规模的LLM模型预训练功能,并将公司智能芯片产品在互联网领域的自然语言应用场景中实现了批量出货。
在资本市场方面,寒武纪2024年累计上涨387.55%,不考虑新股的情况下,成为A股年度涨幅之王。今年1月10日盘中,寒武纪股价一度涨超9%,触及777.77元的历史最高价,市值一度超3000亿元。然而,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寒武纪也面临着高估值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拜登政府于当地时间1月13日公布了AI芯片管制新规,意欲加强和完善其出口管制框架,规范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和大型先进计算集成电路(IC)在全球的传播。该新规对中国大陆等地区的芯片企业构成了更大的国产自主创新压力。受此影响,A股芯片概念股在1月16日普遍下跌。
尽管如此,浦银国际证券研报认为,该新规有120天的公示期,特朗普政府最终是否批准并实施该新规仍然有待观察。若新规落地,将进一步加速中国AI国产化进程。然而,也有受访者表示,排除外围因素干扰,寒武纪自身的价值也需重估,盈利后要进入理性价值回归。
对于寒武纪的未来展望,广发证券研报认为,在与互联网、大模型头部客户合作进展顺利的情况下,预计2025年寒武纪的AI芯片向互联网等商业客户的销售规模有望上台阶。综合考虑公司行业地位、竞争优势、下游需求前景以及独立第三方平台的稀缺性等因素,广发证券给予寒武纪2025年85倍PS,对应股价713.98元/股,该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寒武纪的历史高点。
此外,在寒武纪股价回调的过程中,融资买入余额不断增加,这引发了分析人士的担忧。他们指出,盈利预期能够激发投资者的信心,推动股价上涨,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然而,不排除有追求短期利益的机构可能趁寒武纪股价高位离场,导致股价大幅波动,给散户投资者带来损失。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