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微短剧频遭盗版,法院重拳打击侵权
AI导读:
一起涉及付费微短剧著作权的侵权纠纷案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审结,法院判定侵权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微短剧盗版现象猖獗,形成线上黑产链条。中国版权协会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打击盗版,网络平台也应承担监管责任。
近日,一起涉及付费微短剧著作权的侵权纠纷案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审结。据悉,一家视频公司改编制作的微短剧《恰似xx》在微信小程序上以付费模式播出后,遭到了另一家科技公司的侵权。该科技公司不仅将微短剧“改名换姓”搬运至其经营的“某小剧场”微信小程序中播放,还包含了原剧中需要收费的集数。
对此,法院认为被告公司侵犯了原告视频公司对案涉微短剧享有的修改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判定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46000元。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微短剧盗版现象近年来愈发猖獗,不少需要付费上百元的剧集被以个位数的价格在电商平台售卖,形成了一条迅速变现的线上黑产链条。值得注意的是,涉案微短剧虽未备案,但法院认为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是否备案并不影响案涉微短剧著作权的权属。换言之,微短剧有无备案,仅影响其是否能上线播出,其著作权人依然依法享有相应的著作权。
此外,该案还揭示了侵权作品通过引流至自家平台的方式获取利益的现象。被告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短视频平台账号发布案涉微短剧推广链接,并在其微信小程序上发布了与案涉微短剧名称不同但内容完全一致的微短剧,侵犯了原告视频公司的著作权。
除了在国内被盗版,微短剧的火热还引发了“海外盗版”现象。有出海微短剧被盗版刻录成DVD并在国外超市销售,甚至被改成英语剧名并加上翻译字幕后在国外短剧平台上架免费观看。对此,不少创作者表示难以追击跨国侵权。
付费微短剧被免费或低价搬运已然形成了一条可迅速攫利的黑色产业链。据映宇宙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1月,公司已有超300部微短剧被盗版并非法流通,整个行业的盗版作品数量更是高达数千部。对此,警方已介入调查,并构建了一条线上线下销售变现的黑色产业链。
为打击盗版现象,中国版权协会已宣布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并呼吁加强优质微短剧作品的版权保护,通过刑事、行政、民事等手段对恶意盗版加大打击力度。同时,网络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加强对侵权内容的监管,对持续、反复侵权的用户采取限权、封号等措施。
(图片及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