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浙江计划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振和扩大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出台具体政策。同时,浙江积极补短板,注重高校企业创新资源的流动和转化,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力争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025年,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如何继续挑大梁,引领经济发展?这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创新浙江”这一鲜明标识的引领下,浙江正逐步加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度。

1月14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浙江省代省长刘捷在会上表示,2024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约5.5%,并预计2025年生产总值也将增长约5.5%。为实现这一目标,浙江提出了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提振和扩大消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提振和扩大消费被浙江视为重点任务的第二项。2025年,浙江计划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力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同时,浙江还计划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新质生产力不应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应通过项目和主体产业实现规模和利润。浙江过去在创新资源方面存在短板,但近年来通过重视研发投资,如杭州、宁波等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为2025年系统性推进创新浙江建设奠定了基础。2024年,浙江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2%,政府、社会、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浙江设定的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约5.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约2%,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曾刚认为,浙江经济效益良好,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彰显。共同富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未来还需关注GNP指标和能效指标的变化,推动中高端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

在提振消费方面,浙江出台了具体政策,与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发展目标相衔接。浙江在推进中低收入群体减负方面具有优越条件,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提高越多,当地潜在消费能力则越强。浙江还计划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数码产品购买补贴,增加家电补贴品类,涵盖智能家居等家具用品,并全面排摸老旧设备更新需求。

浙江正致力于建设创新浙江,2024年11月召开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动员部署会。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表示,创新是破解浙江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的关键。浙江发展创新的特色在于拥有民营经济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高能级平台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导向的产业平台优化机制以及良好的创新生态。

浙江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创新浙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浙江将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3%左右,实施重大科技项目400个以上。

浙江在积极补短板,注重高校企业创新资源的流动和转化。浙江出台了“2+9”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体系,超常规力度支持高校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浙江省人大代表汪爱英建议拓宽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科教产融合通道,选拔培养更多高精尖创新人才。浙江还将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曾刚建议,浙江应鼓励企业建立全球创新网络,依托浙江在全球的商会网络,推动贸易网络向经贸、更新网络的转变,注重发挥浙江在研发方面的全球链接作用,共同搭建跨地域研究平台、创新飞地。

(图片来源:相关图片已省略,具体请参考原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