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广已逾一月,开户热情高涨,但缴存率不高。产品丰富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同质化、收益率不够有竞争力的问题。未来需从优化税收优惠、提高投资上限、丰富产品线等方面入手提升吸引力。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广已逾一月,其产品线的丰富程度显著提升,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财联社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尽管各大银行在个人养老金开户方面的“拉新战”打得如火如荼,但相较于单纯追求开户数量,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的实际缴存情况,并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铺开,未来要提升该制度的吸引力,还需从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提高个人养老金投资上限、丰富产品线等方面入手。

在“蓝海”地区,个人养老金开户热情高涨,试点地区开户人数已接近饱和。无锡地区一位银行人士透露,自上个月15号放开开户以来,每天都有大量客户前来咨询并办理开户手续,主力人群以中年人为主。经过一个月的宣传推广,目前已有开户意愿的客户基本都已完成开户,剩余部分仍在观望。为吸引客户,该行推出了开户或缴存即可领取礼品的优惠政策。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以往商业银行在推广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时,主要以开户数量为主,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薅羊毛”现象的发生,即客户为了获取开户奖励而开户,但并不进行实际缴存,导致缴存率低的问题。而随着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全国推行,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的实际缴存情况,而非单纯追求开户数量,这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资金的实际流入量。

从已经试点两年的地区来看,实际缴存情况并不理想。上海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试点两年有余,但目前缴存率仍然不高。他分析认为,一方面,12000元的上限金额较为尴尬,难以满足部分客户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丰富程度不高,且使用场景限制较多。据他透露,该行的实际缴存率在10%以下。

根据平安证券日前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末,36个试点地区开户人数约在7000万人左右,占试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的42.17%,但缴费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30%左右,居民参与热情略显低迷。

在产品方面,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的丰富度也在不断提升。1月16日,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已达到956款,其中储蓄产品466款,基金产品287款,保险产品177款,理财产品26款。保险产品的数量扩容明显,目前占比已达18.5%。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数量分别为26款、97款、54款,分别占比14.1%、55.4%、30.5%。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重要形态之一,在养老需求匹配方面具备三大天然优势:一是专项储备功能,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养老方案,确保资金按时、按约定金额给付给约定的人;二是安全稳健特性,商业养老保险多为传统型或分红型险种,有助于实现财富的长期稳健增值;三是期限匹配特点,商业养老保险多为长期产品,保险期限与退休年龄相适配,满足养老需求的长期性。

然而,产品同质化、收益率不够有竞争力仍是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面临的普遍问题。2024年以来,绝大多数公募基金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表现不佳,未能跑赢宽基指数;银行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相较于其他银行理财产品而言,也没有显著的收益率优势。这导致居民的观望心态较为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有银行业人士建议,政策端可以在使用场景上有所放宽,比如取消领取时3%的税率或增加流动性。同时,在产品方面也需进一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专属产品。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下一步应进一步优化调整个人养老金制度,财政税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应在税收优惠、产品准入等方面采取更多的支持政策。此外,还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上限,比如将12000元的上限调整为24000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开立账户。金融机构也应积极推出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专属产品。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