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两会期间,多位委员代表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和建议,聚焦于发挥民营资本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总部发展,并解决痛点问题。同时,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领域的发展与挑战。

在2024年上海两会期间,多位委员代表针对上海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提案和建议。这些提案主要聚焦于如何有效利用民营资本,推动民营企业深入科技创新领域,助力本土民营企业总部的发展,并着力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

近年来,上海民营经济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2022-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规模高达58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5.8%;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规模也达到了246.99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占比达到24.7%。进入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更是成为上海获投最多的前沿科技领域,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纷纷涌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充分展现了该领域的高投资热度。

然而,尽管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产业领域,尽管政府已经确立了“非禁即入”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民间投资者仍然面临着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的问题,导致这三大产业的投资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程度不足。

此外,我国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为主导,长期股权资金供给相对匮乏,市场流动性不足,这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在三大产业领域的长期投入。

为此,上海市政协委员赵丽佳提出了鼓励民营资本积极投入三大产业的建议。具体措施包括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打破隐形壁垒,降低准入门槛,确保民间资本能够依法平等地参与投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实现招投标环节的一视同仁。此外,还应拓展投资渠道,引导民营投资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同时,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的民间投资支持力度,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以及市政协科学技术界也共同关注到了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方面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上海的大科学装置对企业用户的开放服务主要依赖于签署合作协议,企业用户机时占比仅为3%,远低于国际同类装置的水平(如日本Spring-8的企业用户机时占比高达10%)。此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多由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的案例较少,导致民营企业对大科学装置缺乏深入了解,进而限制了其支撑产业创新的潜能。

为此,这两个界别联合建议优化大科学装置的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形成用户支付与财政支持相结合的多元互补运行机制。同时,提升对科技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优化大科学装置面向市场导向企业用户的选题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运营。

上海两会现场图片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