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代表团热议未来发展蓝图
AI导读:
广州代表团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围绕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进行深入讨论,明确了广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包括做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等。
昨日,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广州代表团举办了一场开放的团组活动,深入探讨了广州未来的发展蓝图。
去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总规》),为广州赋予了“6+4”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广州如何围绕这一定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在活动中表示,广州将紧抓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意图,紧密围绕“6+4”的城市定位,结合市委全会提出的“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战略规划,将正在推进的14个“强市”项目和5个“广州”品牌建设项目切实落到实处。
国务院对广州2035年的《总规》批复,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广州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分别在1984年、2005年、2016年和2024年四次批复了广州的城市总体规划,广州的城市性质也从广东省省会,逐步演变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再到现在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演变体现了国家对广州改革发展的高度认可,也寄托了对广州未来发展的深切期望。
与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广州的特点尤为突出。广州被明确为国际商贸中心,与深圳共同承载国际科创中心的重任,并首次被定位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以及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孙志洋指出,广州的功能定位更加综合多元,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广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围绕“6+4”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广州将如何发力?孙志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发展的重要指示,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二是要深刻领悟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考量,发挥广州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三是要进一步聚焦“6+4”的城市定位,将14个“强市”项目和5个“广州”品牌建设项目切实落到实处。
广州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0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孙志洋表示,广州将做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一个总体要求”,把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与绿色化“两化转型”这“两个主攻方向”,打造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行业。
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是全国第三个保持内外贸双双过万亿元的城市,贸易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孙志洋表示,广州将做强国际商贸中心,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主线,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带动金融、会展、物流以及其他专业服务业的发展。
广州是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拥有众多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八,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九。孙志洋表示,广州将做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重点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广州地处国家“南大门”,拥有世界级的航空、航运、陆路和信息枢纽。孙志洋表示,广州将用好这些联络优势,做强全国综合性门户,持续巩固增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讲好广州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图片链接及相关HTML代码已保留,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