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西井科技在中东地区利用自动驾驶技术解决集装箱安检问题,展示了其技术的独特应用场景。同时,文章探讨了出海企业如何以共赢理念打动客户,打开海外市场,包括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组团出海、因地制宜找到利好当地的切口、加强区域国别研究以及建立海外投资服务平台等策略。

西井科技,一家深耕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在中东地区找到了其技术的独特应用场景。当地国际集装箱在“落地”前需进行X光扫描安检,每天司机需驾驶卡车通过X光设备。然而,司机们对X光的高频辐射感到担忧,认为这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西井科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并试用无人化设备来替代司机执行这一任务。

市政协委员、西井科技董事长谭黎敏在小组讨论现场分享了这一案例,并强调找到产品赋能当地生产的方式,能让客户感受到中国企业的细心与善意。

在讨论中,“出海”企业如何以“共赢”理念打动客户,打开海外市场成为热议话题。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立行指出,当前国内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组团出海”的方式颇为流行,这虽降低了企业成本,但也引发了新问题。在某些东道国,供应链上的小微供应商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否则可能影响东道国对中国企业进入的态度。

探索共赢之道

链主企业出海,通过规模化运作能有效促进当地就业和税收增长。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游闽键以越南为例,指出该国工业园区的土地价格大幅上涨,产业工人工资也显著提高,直接带动了当地消费。

然而,并非所有出海企业都能带来显著的就业和税收增长。以西井科技为例,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向东道国解释提供无人化设备与就业并不冲突。谭黎敏表示,这促使企业因地制宜,寻找有利于当地的切入点。例如,在某些东道国,员工因宗教信仰在特定时间段不能工作,导致整体作业效率偏低;而在一些地区,产业工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培训周期长且流动率高,用工企业希望员工能持续稳定地作业。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来解决。

虽然这些技术并未直接增加当地就业,但确实解决了东道国的发展难题,因此受到了欢迎。

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海”成为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孙立行认为,在此背景下,出海企业更应关注“共赢”之道,让东道国感受到一起“做大蛋糕”的诚意。这包括积极融入当地产业经济、加强与本土企业合作、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改造等。

发挥当地优势

在出海过程中,西井科技曾遭遇诸多不顺。最初,企业派遣国内员工出国,但发现“外语好”并不等同于能真正与当地用户互相理解和共情。于是,企业调整了策略,进行属地化招聘。然而,即便招聘华人,也未能达到理想预期。最终,西井科技选择聘用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与当地用户真正融合。

这些当地员工帮助西井科技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发展瓶颈,从而在产品调整和应用场景的寻找上能够更精准地发力。例如,在欧洲国家,当地工会对员工就业的理解不仅限于“有一份工作”,还包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西井科技的无人化设备在工人休息时开工,既保证了产能,又保全了工人需要的“体面”。这是西井科技与当地工会充分交流后,才精准定位的应用场景。

孙立行建议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深入微观层面了解东道国的政策、地域文化等,并将区域国别研究与出海政策研究充分结合。市政协委员、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则建议,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投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法律咨询、融资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推动行业协会与中国海外商会、海外国际商会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与资源对接。

不少委员还指出,目前国内的涉外法律服务跟不上企业出海的速度。由于欧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不同,国内的法律服务很难真正“走出去”。因此,有委员建议不妨将国外的法律机构“引进来”,方便出海企业进行对接,同时也帮助他们扩展业务。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