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顾晓松院士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上表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创新,核心是人才。长三角地区已组建生物医药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孵化平台与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谭镕)1月16日,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暨海上院士讲坛第43期顺利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顾晓松指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创新,而人才则是这一创新进程中的基石。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复杂挑战与新兴机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需从多维度出发,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系统性框架。这包括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上形成体系化布局,并在产学研合作、金融资本与市场对接等环节加强联动,以营造优越的产业生态。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需在打造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以及接轨国际标准、塑造世界品牌方面持续深耕。

顾晓松院士进一步强调,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脑机接口及机器人等,正不断推动医疗器械、设备与技术方法的革新。新药研发、干细胞与细胞治疗、疫苗与抗体、基因治疗与器官移植、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为现代医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例如,“数字中医人”等创新项目正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多国政府和地区机构正加速布局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我国生物医药创新需面向世界,避免陷入低效竞争。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已率先行动,组建了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该联合体聚焦于新药研发、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高端医疗设备与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器官芯片、合成生物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的细分领域,旨在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平台与共性技术平台,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与产业转化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推动生物医药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顾晓松院士表示,建设这些产业孵化平台与共性技术平台,是加速生物医药未来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这些平台的建立与运行,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本次活动得到了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的指导,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证券报提供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