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银行间市场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飙升,与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形成鲜明对比。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紧张,但市场仍处收缩状态。央行提示债券投资市场价格风险,未来资金面紧张持续时间和影响相对有限。

在近期金融市场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有债券机构人士戏称:“借利率高达16%的资金,去购买收益率仅为1.6%的债券,这实在是让人难以下手。”这番调侃背后,反映了当前资金市场的紧张态势。

具体来看,1月15日,银行间市场的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1)从盘初的8%急剧攀升至15%-16%的高位。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附息国债11”的收益率仅微升至1.62%,与隔夜回购利率的高企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隔夜回购利率飙升的原因,一位银行间债券交易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这可能是机构操盘的结果。在资金需求集中爆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会通过拆借市场融资来应对短期资金缺口,尤其是在节假日前后,这种资金紧张的情况尤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央行在1月15日通过7天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了9595亿元资金,操作利率维持在1.50%。然而,由于当天有11亿元逆回购到期和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实际上市场流动性仍处于收缩状态。尽管如此,央行在1月16日再次通过7天期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3405亿元资金,实现净投放3364亿元,资金面在午后有所好转。

在资金市场紧张的背景下,资金利率也大幅上行。1月15日,银行间市场的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1)尾盘最高触及16%,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也呈现上行趋势,一度冲上3.5%,为2023年11月底以来新高。这种资金需求的集中释放,导致短期资金市场紧张,机构会利用持有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品,通过回购交易从银行间市场融资,也就是“借头寸”。

此外,央行近期也曾提示债券投资的市场价格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人民银行尊重市场,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并高度重视国债收益率变化所反映的市场信息。为了防止债券市场过热吸引过多资金,影响股市的资金流动,并避免高债券价格限制央行逆回购的操作空间,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调整会非常谨慎。

展望未来,机构人士认为,尽管当前资金面紧张,但其持续时间和后续影响均相对有限。随着央行等监管机构的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资金市场有望逐渐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