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政策再迎“补丁”,城投平台退出热潮或加速
AI导读:
开年后化债政策再迎“补丁”,或加速城投平台退出热潮。据研报显示,近期监管文件对地方城投平台退出重点省份指明了方向,并制定了相关制度。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仍将是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之年,化债政策补丁出台正当时。2024年已有425家城投平台公示退出,平衡化债中的发展问题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关注重点。
开年后,化债政策再次迎来“补丁”,这一新动向或加速城投平台的退出热潮。据中诚信国际研报揭示,近期监管文件已对地方城投平台退出重点省份的方向进行了明确,并对退平台的条件、流程及退后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了详细制度。这一系列举措或将为地方重要国有企业发行的产业债带来利好,特别是那些募集资金用于地方重点项目的债券。同时,前期已被纳入退重点省份名单的地区,其基建或固投发力力度有望加大。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透露,2025年仍将是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关键之年。然而,随着房地产风险的显著弱化,化债已不再是政策的最高优先级,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升至首位。此次政策补丁的出台,恰逢其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以来,多项化债补充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政策倒逼之下,城投公司通过转型、整合等方式退出平台的趋势愈发明显。据统计,2024年全年累计有425家城投平台公示退出,这些平台均声明不属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不存在地方政府为发行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情况。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浙江、山东等发债大省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与2023年退平台最高峰721家相比,2024年有所减少,但这或也表明,在化债政策的推动下,城投平台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所面临的迫切需求与资产、资源、资金的高度匮乏之间的矛盾已有所缓解。
中诚信国际认为,尽管退平台并不能完全切断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诸多关联,但二者的关系将持续调整和重塑。对于退平台后的企业信用分析,将成为后续投研机构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产业化主体组建加速,并预计将承担地方稳增长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任。然而,这些产业化主体多为新组建企业,其治理模式以及后续是否转化为融资平台,其信用资质和水平均需持续动态关注。
平衡化债中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第三方机构法询金融撰文指出,化债已不再是政策的最优级,发展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升至首位。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化解债务问题,这一理念在2024年下半年后的一系列补丁政策中得到了不断强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的大幅弱化,尤其是在超5万亿地产“白名单”审批贷款项目下达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融出负担逐步减轻,已初步具备在防风险的基调下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的根基。经过近两年地方自发性融资收缩后,也需着手平衡化债中的发展问题。
据华创固收团队估算,根据2024年11月推出的10万亿化债方案,2025年用于置换隐债的地方政府债规模将达到至少2.8万亿元。目前,地方专项债资金已启动发行。随着化债资金逐步到位,城投债提前兑付节奏或加快,这也将为城投退平台提供资金来源。预警通数据显示,今年城投退平台数量已有16家。据财联社此前报道,目前的补丁政策已在城投平台退出制度上有所放松,如即便仍有存续金融债务,但城投平台征得2/3金融债权人同意后仍可实现退出。地方政府原则上对于转型后的市场化经营主体债务,应实行不少于一年的跟踪监测。
在法询金融研究人士看来,退出重点省份名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将是重大利好,预计会引发一波地方“退重点地区”热潮。然而,也有市场人士表示担忧,声明退平台的城投公司并未公布退出后的融资情况,且无法多方核实,因此暂时无法判断平台脱离政府信用背书后市场上对其的认可度。
(文章来源:财联社,部分数据来源于企业预警通、中诚信国际、华创固收团队等)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