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深入剖析了近期外资机构对港股市场的观点动态,包括高盛对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预测、消费刺激政策对旅游和影视股的利好、摩根大通对家电股的评级下调、美元走强对港股流动性的影响、半导体及通信板块的受关注程度以及外资对港股科技股的正面看法等。

财联社为您深入剖析近期外资机构对港股市场的观点动态。

宏观层面,高盛近期发布的研报预测,MSCI中国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有望在2025年底实现约20%的涨幅。基于当前的风险回报比,高盛建议投资者继续超配A股及离岸中资股,这一观点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预计市场情绪与流动性背景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因关税与政策更加明朗而有所改善。

此外,高盛分析师维持对中国在线零售、媒体及医疗保健类股的增持评级,并上调消费者服务类股至增持评级,显示出对这几大板块的信心。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刺激政策正如市场预期般逐步加码。本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范围扩大,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旨在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这一举措对旅游和影视股构成了利好。

然而,对于早前已受惠于政策补贴的家电股,摩根大通却持不同看法。在相关报告中,摩根大通将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及海尔智家的A股评级均下调至中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目标价。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更新,美国降息预期的频繁扰动正通过汇市对市场产生影响。摩根大通已将美联储下一次降息的时间点从3月推迟至6月,并将年内降息次数的预测从三次下调至两次。综合来看,外资机构普遍认为短期美元将走强,这可能会对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构成压力。

有趣的是,1月13日,美元指数突破110点,创下阶段新高,而恒生指数也同步刷新了调整低点。但随后,随着美元指数的阶段性走弱,港股市场在本周开启了反弹行情。

展望未来,美银认为,受美国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的支持,上半年市场将保持强劲,但下半年可能会走软。高盛则上调了美元预测,预计未来一年美元将上涨约5%。瑞银则表示,尽管美元有些高估,但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疲软。

据华泰证券跟踪的数据,截至1月8日当周,港股交易型外资净流出规模大幅扩大至55.28亿美元,显示出短期美元强势对市场的影响力。

在行业层面,半导体及通信等硬科技板块近期备受关注。摩根士丹利发布的通信及网络设备行业研报指出,2025年通信支出环境将有所改善,IT预算也将更加健康。在支持性预算的环境下,网络设备仍然是一个增量资金投入并保持积极偏向的领域。

据调查结果显示,通信行业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2.9%,高于此前预期;总体IT预算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3.7%,同样高于此前预期。网络设备部分在IT预算中将获得优先考虑,预计在2025年将有4%的最大支出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摩根大通在中兴通讯H股的多头头寸有所增加。高盛则发表报告指出,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行业去年提供了大量机会创造超额收益,今年该行建议投资者同时持有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股和周期性股份。

本周,在美国拜登政府密集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等消息的催化下,港股半导体板块龙头中芯国际股价连续冲高,创出近5年新高。

此外,外资对港股科技股的看法也依旧正面。高盛在最新报告中继续看好小米股价上升,并重申“买入”评级;摩根士丹利则重申对腾讯的“增持”评级,并指出腾讯已回购大量股份,预计微信小店扩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为积极的催化因素。

附热门个股评级及头寸变动一览:
1)中信银行(00998.HK):摩根士丹利给予“大市同步”评级,目标价4.5港元。
2)美团-W(03690.HK):花旗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03港元。
3)潍柴动力(02338.HK):汇丰上调评级至“买进”,目标价15.50港元。
4)紫金矿业:摩根士丹利评级为“增持”,目标价22.9港元;花旗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1.9港元。
5)哔哩哔哩:多家外资机构增加其多头头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