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部六省在地理版图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承载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部地区需结合自身优势,强化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崛起。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国家中部地带,犹如国之“脊梁”,承载着全国约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孕育着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并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这一区域在国家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并作出了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昔日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到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党中央的战略考量清晰而深远,旨在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五年来,中部地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创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改革开放步伐稳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部地区需结合自身优势,扛起主体责任,奋勇争先,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此过程中,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部六省科教资源丰富,拥有8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00多所高校,在校生数量占全国的三成。这些优势为中部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部地区应立足实体经济,通过新技术、新材料赋能,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还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此外,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还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强化大通道格局,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公共服务“软联通”、生态环境“绿联通”。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中部地区还应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战略互促共进,共同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让中部地区的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新时代的中部地区,承载着国家的厚望和人民的期待。中部六省应携手共进,互通互融,向“新”崛起,为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部力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