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全国各地的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各省市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

记者辛圆

近期,全国各地的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各省市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

1月15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得到精准的就业服务,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为此,上海计划建成355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的目标。

此外,上海还计划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创新产训结合、以赛促训的模式,全面推进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筹办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在北京市,市长殷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北京市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其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重要的一环。北京市将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项行动,并升级打造马驹桥零工市场等一批就业服务平台,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就业的重要性。报告指出,2025年,内蒙古将以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为重点,办好民生实事。各级政府将把就业促进行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落地等方式带动更多本地就业。同时,各级政府还将同步研究企业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用工需求,提前做好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工作,确保企业用工和人才供给能够同步推进、无缝衔接。

此外,内蒙古还强调各高校要突出就业导向,精准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并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内蒙古还将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及链接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