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迅速崛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万亿级集群,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川渝合作深化,重大项目投资超8.85万亿元,为全球投资者带来新机遇。

中新网成都1月16日电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透露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目前,全球2/3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以及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均产自中国川渝地区。‘川渝造’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川渝地区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为雄厚的支柱产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历经五年。这五年来,成渝地区聚焦于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以及特色消费品等重点产业,通过产业配套与平台建设的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如今,该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以及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其汽车产量和电子信息产值均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随着四川和重庆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以及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加速补链强链,成渝地区已跻身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前十名。新型显示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规模优势,成渝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早在2022年,该地区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就已占全国比重超过30%。以四川为例,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已呈现成链集群发展态势,聚集了超过8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品种类涵盖Mini/Micro LED、OLED、LC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主流产品,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直是川渝两地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成渝地区在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以及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集聚了一批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作为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东方电气集团近年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两地在高端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

以“成渝氢走廊”为例,四川和重庆两地以成都—内江—重庆为主轴,以德阳、自贡、内江、宜宾等沿线城市为节点,围绕氢能产业的研发、制造与应用领域,建立了成渝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和氢能产业链的主企业,聚焦氢能技术创新,加大产业投入,营造产业集群生态,进一步增强川渝氢能产业的竞争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氢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关键提速期,两地正在因地制宜,加速布局氢能关键领域。”预计到2027年,该公司将助力做实“成渝氢走廊”,推广车辆5000辆以上,并同步拓展氢储能、热电联供等氢能多元应用领域。

近期,重庆主要的两家乘用车企业——长安汽车和赛力斯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销售业绩。长安汽车全年销量达到268.3万辆,同比增长5.1%;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426885辆,同比增长高达182.84%。

重庆是中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而四川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两地在汽车产业的合作不断深化。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时提到:“重庆产的长安深蓝汽车离不开四川宜宾的电池。”随着川渝地区产业融合度的不断提高,四川制造的锂电池销往重庆汽车厂,而重庆制造的汽车又销往四川及全国各地。四川时代与重庆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问界品牌的合作,以及时代长安与重庆长安深蓝、长安启源、长安引力、阿维塔等品牌的合作,已成为川渝合作的典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数据显示,五年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3万亿元,而到2024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增长到8.6万亿元。项目投资是推动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近三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实施了70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8.85万亿元。

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上,四川省和重庆市招商部门面向全球携手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清单》。这份清单推出了200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万亿元,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大规模投资机遇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成渝地区投资热潮的开启。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在成渝地区汇聚,将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