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政协会议上,钱军建议对科创行业的IPO进行率先正常化处理,并指出当前股权投资面临税收和退出两大堵点。同时,他强调打通科创与金融链条需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16日上午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会上,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就科创企业股权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呼吁对科创行业的IPO流程进行率先正常化处理。

钱军指出,新兴科创企业因其高风险和长周期的特性,从金融角度来看,最适合的风险投资或股权投资方式却面临两大堵点。

首要问题是税收制度。我国现行对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政策规定,只要有收益就需分配,有分配即征税,特别是对个人LP的税率可高达35%。然而,这种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即便后续项目出现亏损,也无法退税,这无疑加重了创投基金的税负。

其次是退出机制。当前,创投基金主要通过对接资本市场、并购或IPO等方式实现退出。虽然监管部门对并购持开放态度,但上市科创公司收购非上市科创公司往往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监管严格。同时,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股票融资也需经历多层监管,导致时间跨度长,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IPO对多数企业创业者和创投基金而言更为友好。钱军建议,在确保相关工作到位的前提下,对科创行业的IPO给予更多支持,实现其正常化。此外,他还提议借鉴国际惯例,在特定期限内根据项目整体收益征税,并将个人LP的税率统一为20%。

钱军还强调,当前打通科创与金融链条面临两大人才短缺问题。一是缺乏能够评估科创项目商业化价值的专业人才。他表示,虽然金融估值不是难题,但将实验室成果商业化却需要专门的人才。硅谷有专门的咨询公司评估科创项目的商业价值,上海也应加速培养此类人才和机构,以提高投资效率。

二是缺乏能够胜任增长期科创企业管理的人才。钱军指出,科学家擅长科研,但难以兼顾科创、评估和管理。随着团队规模扩大,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因此,他建议大学培养更多懂金融的技术经理人,并在职培训中为科创企业输送一批胜任管理的人才。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