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硼金刚石新特性:等离激元效应或引领科技革新
AI导读:
美国研究人员在掺硼金刚石中发现等离激元效应,有望使生物医学和量子光学设备更高效。金刚石作为大功率电子器件和下一代量子光学技术的关键材料,通过掺入硼等杂质可调整其特性。该发现有望为科技领域带来革新。
近期,美国的研究团队在掺硼金刚石材料中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等离激元效应。这一新特性有望为生物医学和量子光学设备带来革命性的提升,使其能够以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方式高效处理信息。相关研究论文已于13日正式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金刚石,这一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正在逐步成为大功率电子器件和下一代量子光学技术的核心材料。通过向金刚石中掺入硼等杂质,科学家成功地调整了金刚石的特性,使其导电性能接近金属,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凯斯西储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团队,在实验中观察到掺硼金刚石展现出独特的等离激元特性。当受到光照时,金刚石内部的电子会集体振荡,形成强烈的局部电场增强效果。这一特性对于开发先进的生物传感器、纳米光学组件以及提升太阳能电池和量子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他半导体或金属材料也具备类似性质,但它们通常不具备光学透明性,而掺硼金刚石则在这一方面表现出色。
等离激元现象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纳米尺度上形成的特殊电磁波模式。这一现象在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中世纪教堂彩色玻璃窗上的绚丽色彩,就是由嵌入玻璃内的金属纳米颗粒产生的等离激元效应所致。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组成的透明晶体结构,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硼时,由于硼原子比碳原子少一个电子,可在材料内部形成周期性的电子“空穴”,进而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在此过程中,金刚石依然保持其透明特性,并呈现出独特的蓝色调。此外,掺硼金刚石还具备化学惰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医学成像、高灵敏度生物芯片和分子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