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AI导读: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发明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均有所增长,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及产值也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专利转化运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了2024年我国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会上透露,202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了104.5万件,相比去年增长了13.5%;商标注册数量也攀升至478.1万件,同比增长9.1%;此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数量达到了1.1万件。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475.6万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高达197.8万件,同比增长18.8%。这意味着每万人口中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数量已达到14件,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中的预期目标。同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也增至49.7万家,相比去年增加了6.9万家。
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我国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我国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以及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均位列全球前茅。特别是通过海牙协定提交的外观设计国际申请数量达到了4868项,同比增长29.5%,跃居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有13万件在海外获得授权,较“十三五”末几乎翻了一番,涉及的创新主体数量也大幅增长。
在专利的转化运用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自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已完成134.9万件存量专利的盘点工作,并成功组织了45万家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和匹配推送。同时,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以及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等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4年底,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已超过350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3.7%,占比相较去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也连续五年保持稳步增长,2024年已达到53.3%,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负责人梁心新指出,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专利产业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专利转化运用效益也十分显著。此外,近五成的企业专利权人已开始或计划开展绿色技术创新。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总数已达124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数量也增至80家。2024年,知识产权系统共处理了7.2万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并指导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受理了近14万件调解案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也达到了82.36分的新高。
胡文辉还介绍称,目前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已缩短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也稳定在4个月,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2%,商标审查、异议、评审抽检合格率也均在97%以上。
在地理标志产品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表示,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推进地理标志高标准管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并加快实现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和商标注册的统一入口、统一出口。同时,还将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与文化旅游、“老字号”、“非遗”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为地理标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