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专供商品质量缩水问题频发,市场秩序亟待维护
AI导读:
电商专供商品质量问题频发,线上线下、不同平台之间难以实现同款同售。品牌方差异化供货导致质量缩水,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相关部门和平台需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标注有“电商专供”的商品频繁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然而,这些商品的质量问题却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半月谈记者调查,不少消费者反映,标注“电商专供”的卷纸比超市买的小了一圈,同款洗衣液网购的比实体店购入的“稀”,甚至在网店看好的电视型号在实体店却找不到。这些现象使得“电商专供”成为了质量缩水的代名词,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网购的普及使得线上线下、不同平台之间的购物选择更加多样化,然而,同款同售却难以实现。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线下渠道涉及多个层级,包括大区总代理、二级经销商、门店等,每个环节都伴随着租金、人力等成本。相比之下,线上渠道能够省去这些中间环节,直接从工厂到店铺,因此品牌方会选择差异化供货,以避免线上线下同款竞争,伤害经销商。然而,部分品牌为了“卷”低价、冲销量,打着低价旗号的电商专供商品在质量上大打折扣,小到尺寸、材质的变化,大到功能、性能的缩水,使得消费者看似省了钱,实际上并未得到符合价格预期的商品。
此外,各个平台的“价保”政策、销售策略不同,商家为了不“得罪”平台,还会从型号和包装入手,刻意将同一件货物区分为不同名称。这种行为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难以进行货比三家,不得不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对此,有专家指出,如果电商专供商品在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就属于故意违反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必须当好市场秩序的守护者,长期把好质量检测关,同时加大抽检力度,对货不对板等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形成有力震慑。平台作为交易的重要场所,更应当好“把关人”,避免为了打价格战而设置壁垒,影响消费者和自身的声誉。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遇到问题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