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并日益显著,以及政府为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了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的建议。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作用愈发显著,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民营经济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建设研发中心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等举措。科技部则印发了《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然而,尽管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例如,企业创新投入负担较重,创新体系不健全,研发投入仍需加强;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传统行业,创新产品和自主品牌较少,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不足,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中小企业尤其缺乏专业人才;政策的协同联动仍有待提升,有利于民企科技创新的政策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步伐。首先,要鼓励民营企业增强研发投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持续提升民营企业主动搞研发、愿意大投入的热情。其次,支持民营企业强化协同创新,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第三,推动创新人才向企业聚集,构建体制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最后,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积极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和政府采购创新产品力度,强化政策统筹和部门协同,形成各方面共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的强大合力。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袁汝兵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滨海中关村主题实践基地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副主任;魏永莲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