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广东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GDP达14万亿元,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2025年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扩大领先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标志着广东省在改革发展历程中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1月15日,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之际,省长王伟中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强调了这一点。

据报告预计,202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将突破14万亿元大关,连续36年稳居全国榜首。进出口总额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9万亿元,同比增长9.8%,连续39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为全国贡献了38.7%的贸易增量。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2%,拥有约7.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5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

报告还突出了广东省在多个领域的“全国首位”和“全国第一”成就。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将达到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约7.7万家,连续8年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首位。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样稳居全国首位。在海上风电方面,全省并网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一。此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也稳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经济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蓬勃的发展活力,这得益于其雄厚的工业和制造业基础。2024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56.7%和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43%,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工业投资超过1.5万亿元,增长6.7%,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进一步夯实了制造业的基础,并在多个新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省政协委员、佳都科技执行总裁陈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本次两会上的提案聚焦于加快“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深度融合。陈娇指出,尽管广东人工智能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但在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动能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市场环境待完善、技术迭代动能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为此,她建议打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发挥广东省产业链优势,寻求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人才服务于产业革新。

展望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质提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稳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报告强调,尽管面临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但广东经济基础稳固、结构优化、活力充沛、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为实现这些目标,报告提出了重点抓好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等12个方面的工作。在产业方面,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同时,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此外,还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平台,完善相关体系,积极发展商业航天。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跃珍今年的提案也瞄准了低空经济领域,他表示广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