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险资继续大举扫货银行H股,平安人寿连续增持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并触及港股市场举牌线。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险资对银行股的看好,也反映了其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的积极响应。未来,在低利率及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险资举牌频率或将保持较高水平。

近期,险资继续大举扫货银行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1月8日和10日,平安人寿分别在场内增持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涉及资金约为0.33亿港元和0.73亿港元。这一动作不仅显示了险资对银行股的青睐,也再次凸显了其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影响力。

经过上述增持后,平安人寿以“实益拥有人”身份分别持有近10亿股邮储银行H股和逾2.3亿股招行H股股份,占两家银行H股总数的比例均突破了5%,触及了港股市场的举牌线。这一举动进一步强化了平安人寿在银行股领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平安人寿首次举牌银行H股。去年12月20日,平安人寿已举牌工行H股,持股数量占该行H股总数的比例突破15%。而根据披露易信息,至1月9日,平安人寿的持股占比已进一步升至16%,显示出其持续增持的决心。

据统计,近一个月来,平安集团及其下属的平安人寿连续增持多家H股银行,耗资至少50亿港元,涉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彰显了险资对银行股的看好,也反映了其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的积极响应。

事实上,持续增持银行H股是险资去年以来举牌潮的延续。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2024年险资举牌次数高达20次,为近四年新高。通过二级市场买入、频频触发5%举牌线成为2024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的一大特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险资频频举牌一方面是为了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另一方面则与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和利率持续下行有关。通过加大对高股息个股投资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险资有助于推动收益和报表更加稳定。

此外,险资举牌回升还与当下长债利率持续下滑、非标等高收益项目缩减等“资产荒”背景有关。长江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多次举牌的目的或是为了填补利差收益下降损失,熨平利率下降周期的影响。

展望未来,不少保险投资官对港股投资机会表示看好。他们认为,港股在估值上具有显著优势,产业趋势上的人工智能与内需支持也为港股板块带来了较好资产。因此,港股投资机会较大。

然而,也有保险投资官提醒称,国际环境对港股的影响尚不明朗,需要保持关注。同时,对于今年高股息资产的投资价值,也有投资官表示担忧。他们指出,尽管红利资产仍具有投资价值,但优质红利资产正在减少,目前红利资产拥挤度较高。

尽管如此,申万宏源证券研报仍预计,在低利率及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出于优化资产配置及会计计量考量,险资举牌频率或将保持较高水平。这意味着,未来险资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仍将持续引发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