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上海经济规模迈入5万亿元以上,如何实现稳健增长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分析了上海在全员劳动生产率、转型和联动方面的努力,旨在探讨上海如何在新阶段保持领先地位。

随着上海经济规模迈入5万亿元以上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座城市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在1月15日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这一议题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了热烈讨论。

近年来,上海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分别在2017年突破3万亿元,2021年突破4万亿元,直至最近成功跨越5万亿元大关,这一成就已经超越了全球众多经济体。然而,面对2025年内外部挑战交织的复杂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速预期依然维持在“5%左右”,与上年持平。

这5%的增长目标,不仅是在一个更高的基数上实现的,而且是在外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内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但也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处理好稳就业等一系列重点任务。

那么,上海如何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呢?关键词有三个。

首先,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提升经济质量的核心指标。与其他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元的城市相比,上海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随着人力成本、空间、生态环境等硬约束日益增强,以及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变革的加速推进,上海必须尽快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

去年,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上海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先导产业和战新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为工业企稳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上海将继续发挥全国工业重镇的优势,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牵引产业结构和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提升劳动生产率。

其次,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底的市委全会指出,上海已进入“深度转型”阶段,需要全方位转型升级。这包括产业结构、贸易业态、发展空间、外资企业等多个方面。转型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彻底告别陈旧思路,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投入产出比,上海在过去一年中实施了一系列创新转型措施,如功能性国有企业改革、低效土地盘活利用、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等。这些措施的核心就是降本增效。未来,上海将继续深化改革,控制成本、提升效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此外,联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深层次的改革越需要系统集成,越高层级的增长也越需要系统性方式提供动力。上海将加强“五个中心”之间的联动赋能,推动整体效应的提升。同时,还将注重从点到面、从点到链、从表面到深层的突破,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上海在保持经济稳健增长的过程中,将注重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推动全方位转型升级和加强联动效应。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上海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