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养老新风尚:个性化服务促银发经济发展
AI导读:
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反向春运”式的旅居养老模式备受追捧。政协委员何银萍指出,应加大个性化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她建议提供个性化的特色路线选择,将非遗项目融入养老旅游,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反向春运”式的旅居养老模式更是备受追捧,成为了老年人养老的新风尚。
1月15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医药卫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常委、海淀区妇联副主席、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非遗传承人何银萍接受了北京商报的采访。她指出,当前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需求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为满足他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应加大个性化服务的供给力度。
何银萍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别: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养老,健康老人的居家养老,以及活力老人的旅居养老。特别是旅居养老,已成为越来越多北京老年人的选择。他们会前往全国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的地方,包括北京的一些生态涵养区,享受康养生活。
在旅居过程中,老年人会产生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景点门票费等直接消费,同时还会购买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何银萍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这些支出是值得的,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养老生活买单。
何银萍提到,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已接近500万人,且预计在2025年将迎来新一轮的退休高峰。其中,活力老人群体精力旺盛,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旺盛,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为此,何银萍建议,应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她强调,不能“一刀切”地提供养老产品、设备、设施和服务,而应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在旅居养老方面,何银萍建议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特色路线选择。她认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拥有众多美景、美食和“好故事”,可以将这些元素串联起来,打造养老旅游路线。
此外,何银萍还注意到,许多老年人对非遗项目充满兴趣,喜欢听非遗传承人讲述故事。她提出,可以将北京市各区的非遗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条专门面向老年人的特色旅游线路,让老年人在旅途中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享受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对于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何银萍表示乐观。她认为,政府、国企、民企应携手努力,共同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同时,她也呼吁政府部门加强对银发经济行业的监管,并给予企业主体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链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