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筹备进行时: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共促融合发展
AI导读: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筹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旨在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将推动各领域协调配合,助力区县体校转型升级及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1月15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明确提出将全力筹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及残疾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旨在通过这一体育盛事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及岭南风格。
据悉,十五运会将于今年11月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这不仅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有力践行,更是推动三地融合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徐中秋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粤港澳三地在体育标准、体育课程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尚显不足,而联合办赛则有望成为推动三地各领域协调配合的有效平台,助力实现真正的共享、共融、共通。
徐中秋长期关注体教融合问题,并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推动我省县(区)级体校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提案》。他指出,县(区)级体校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专业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应加速推动体教融合政策的落地实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型体校建设,并推动区县体校与普通学校的联合共建,以最大化发挥区域内体育资源的效益。
徐中秋进一步强调,区县体校的转型升级亟需政策与经费的双重保障。当前,广东省各县(区)级体校普遍面临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困难等难题。部分体校设施条件甚至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严重制约了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针对区县体校在体教融合、转型发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徐中秋认为主要体现在体育行政职能弱化、培养体制机制落后以及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方面。他建议,各级政府应统筹体育、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加快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校建设,同时加强政策与经费保障,有效解决区县体校发展面临的难题。
此外,徐中秋还就十五运会对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联合办赛不仅能够加强三地在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推动人文、经济等领域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粤港澳三地的共享、共融、共通。
对于如何发挥十五运会赛事效应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徐中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群众运动环境;二是培养一批体育赛事运营团队,推动社会资本投入赛事体系;三是利用体育的带动效应,拉动周边产业如旅游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康养业等共同发展。
最后,针对十五运会特许商品的设计与经营,徐中秋建议应将特许商品与粤港澳的人文元素和办赛理念有机结合,将其作为赛事“代言人”,宣传城市发展成果和地域特色文化。同时,还可以结合特定时间节点如春节等,加强特许商品的传播效果,让吉祥物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名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