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政府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强产业协同和交通互联。同时,推进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发表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上海将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推进基础研究、市场一体化、区域物流、生态环保、政务服务等重点合作事项,并计划实施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此举旨在提升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平台能级,强化跨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上海还将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加快方厅水院、上海示范区线等项目建设,并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此外,上海市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月14日发布了《<上海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任务分工方案》,其中“实施上海大都市圈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被列为重要任务之一。

上海大都市圈正实现从“1+8”到“1+13”的升级,以上海为圆心、1.5小时交通距离为半径,覆盖苏州、无锡、常州等13座城市。为了加强产业协同和交通互联,上海正在构建高效交通路网,未来从上海出发,最慢90分钟、最快30分钟即可抵达其他13座城市。同时,上海还计划完善省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建设沪渝蓉铁路(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沪通铁路二期等项目。

备受瞩目的沪苏湖高铁已于2024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这一重大项目不仅加强了上海、苏州、湖州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成为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关键一环。另外,沪渝蓉铁路(沿江高铁)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2030年全线贯通,将强化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大都市圈还将构建绿色高效多样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及枢纽体系,形成“30—60—90分钟”出行圈。这将促进长三角产业集群的串联和超级大都市圈的崛起,满足14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在完善便利共享“生活圈”方面,上海计划推进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创新跨省“一件事”集成服务和“服务码”运用。目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签署《长三角数据标准创新建设合作协议》,联合编制了一系列跨区域数据标准,以数据的“长三角标准”驱动跨省政务服务应用的优化。此外,上海还支持深化长三角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推动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随着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科技型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在区域内找到合适的计算资源,降低研发成本。然而,跨域数据共享仍面临挑战,三省一市正进一步加强数据治理和标准化建设,以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文旅业作为消费复苏的重点产业领域之一,在2024年迅速恢复,长三角文旅市场消费活跃度高、综合贡献大。加速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融合应用,已成为文旅企业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途径。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图片来源:原文未提供,故无相关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