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谈上海过境免签政策:提升旅游便利性,吸引外籍人员消费投资
AI导读:
上海市人大代表汪泓谈上海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的积极变化,提出提升旅游便利性,吸引外籍人员来沪消费投资,助力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 严曦梦)近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深入探讨了上海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的积极变化与未来发展方向。汪泓指出,尽管上海在吸引境外免签游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旅游便利性,以更好地把握240小时免签政策带来的机遇。
她强调,上海应利用这一政策窗口,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将上海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展现给世界,吸引外籍人员从短暂的240小时旅游转变为长期的消费、投资与兴业,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据汪泓介绍,截至2024年11月,上海口岸入境外国人数已超过400万人次,稳居全国空港之首,成为境外游客入境的首选目的地。特别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4倍,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国的入境游订单也实现了2倍以上的增长,韩国入境游客订单同比增长更是超过180%。外国游客在上海的人均消费高达5800元,免签政策的优化也显著提升了上海对外商的吸引力。
然而,汪泓也指出,目前境外免签游客来沪旅游在便利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热门景点预约难、旅游体验感有待加强、消费支付方式需优化以及外语导游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上海的独特魅力,为240小时入境游打造精品线路,深度挖掘上海自身优势资源,提供多样化选择及服务,吸引境外游客成为上海的“回头客”。
二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扩大辐射范围,以上海为轴心,辐射长三角地区,推出多样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群体多样化。
三是挖掘上海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和海派文化等资源优势,提升景区门票预约管理水平,完善预约平台和渠道,延长预约期限,吸引更多全球游客来沪旅游。
四是优化境外游客金融服务,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大对入境消费及移动支付使用指南的宣传和推广,完善离境退税政策,增加自助退税处理终端和人工货币兑换窗口的小面额现金数量和范围。
五是探索为240小时境外游客开放主流网站和外网功能的使用权限,加快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为入境游客移动上网提供便利,并进一步优化资费标准和产品组合。
六是加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外语导游人才奖励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扩大外语导游人才的培养规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