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月14日,A股市场全天高开高走,三大指数放量大涨,但次日有所回落。私募机构对2025年A股市场行情持乐观态度,超五成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市场资深分析人士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市场的走势,并指出反弹的持续性。投资机会方面,私募看好金融股、科技股等板块。

1月14日,A股市场全天高开高走,三大指数放量大涨,迎来了市场的一波强势反弹。然而,1月15日,A股市场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3227.12点,下跌0.43%;深成指报10060.13点,下跌1.03%;创指报2037.93点,下跌1.82%。盘面上,小红书概念、快手概念、互联网电商等板块表现抢眼,而科创次新股、其他电源设备、草甘膦等板块则跌幅居前。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调查数据显示,63.64%的私募对2025年A股市场行情持乐观态度,认为在经济恢复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整体向上。相比之下,27.27%的私募持中性态度,认为虽然乐观因素居多,但仍需警惕潜在的风险因素。而9.09%的私募则持谨慎态度,认为2025年指数表现可能相对平淡,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在当前的A股市场环境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私募人士,以了解他们对市场的看法和策略。方信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郝心明表示,1月14日的放量反弹是对之前连续调整的修复,市场运行格局并未发生改变。他认为,当前指数处于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状态,箱体内宽幅震荡的判断不变。从投资角度来看,持有估值合理、现金流充沛的优质标的是明智之举;而从交易角度来看,跟随市场热点的趋势策略则是可行的。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也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1月14日的大涨主要是受到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包括证监会发布的利好消息、A股的超跌反弹需求、外资的看好以及证监会的政策导向等。然而,他也指出,虽然市场呈现出牛市的气势,但还不能确定牛市已经到来。真正的牛市需要延续震荡上涨的走势,赚钱效应非常高。因此,他建议大家控制好仓位,耐心持有,不要盲目追高。

市场资深分析人士汪平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市场的走势。他认为,沪指由于有日线序列和分钟线底部结构的配合,低点确定性较好,反弹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然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则没有明确的底部结构,指数间的协调性不强。他预计,这次反弹是快速连续调整后到最终见底前的缓冲动作,大盘后续可能还会出现新低。不过,他也指出,部分个股在调整过程中已经见底。

在投资机会方面,陈兴文表示看好金融股、科技股、消费股和汽车及零部件等板块。而私募排排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科技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会。此外,还有部分私募看好政策发力方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驾驶、医药医疗等大消费方向以及半导体行业等。

对于后市以及2025年的投资主线,私募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经济企稳得到逐步印证、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流动性保持充裕以及上市公司业绩有进一步上修空间等因素都将有利于市场的反弹和上涨。特别是科技成长方向,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肯定会得到市场认可,其业绩也会快速释放形成双击,并进一步推动弹性提升。

(图片及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