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外卖市场自2008年诞生以来,迅速崛起,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外卖骑手超过1000万名,日均配送量超过8000万单。文章回顾了外卖行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题:中国外卖市场:万亿元规模的“奔跑”奇迹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王秋韵、高亢

1秒钟,中国外卖市场成交3.8万元;1分钟,送出5.6万单;1小时,30多万名骑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忙碌配送。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国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自2008年中国第一笔线上外卖订单诞生以来,外卖行业迅速崛起。如今,外卖骑手已超过1000万名,日均配送量超过8000万单,市场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外卖,这个曾经看似不起眼的行业,正在创造着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新年伊始,新华社“民生直通车”记者深入外卖市场,走近外卖员,探寻外卖行业背后的故事。

外卖之“大”:规模超乎想象

福建厦门的“95后”外卖骑手宋孟可,一天内从“晨间厨房”早餐店取出第一单,到晚8点将第53单送到金榜小区居民何先生手中,他挣到了326元配送费。这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外卖骑手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身着黄色、蓝色工服,头戴安全帽,外卖骑手们快速穿行在大街小巷,成为城市乡村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网上外卖用户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外卖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外卖之“快”:发展历程回顾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话订餐在中国部分城市兴起。然而,真正推动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是2008年创立的“饿了么”公司。几名上海交大大学生在历经半年的调研后,决定挺进外卖市场,并成功接到了上海郊区某大学学生的第一笔订单。

此后,多个外卖平台相继问世,如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外卖品类也从单一餐饮扩展到锅碗瓢盆、生活用品等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送”。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也为商户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外卖之“广”:影响深远

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消费的增长,还拓宽了就业渠道。据统计,2023年中国即时配送员已达1000万人,年均增长约23%。以外卖平台美团为例,其外卖骑手数量已从2019年的399万人增至2023年的745万人,年均增幅保持两位数。

外卖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以餐饮外卖为例,其上游涉及农产品种(养)殖商户,中游涉及采购、加工和运输商户,下游则涉及平台商户、骑手和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外卖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共赢的生态。

外卖之“驱”:四大驱动力

外卖行业之所以能在中国迅速崛起,离不开四大驱动力的支撑。一是经济稳定增长为外卖行业提供了坚实土壤;二是城镇化快速推进壮大了外卖市场需求;三是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支撑了外卖运营的高效性;四是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外卖市场的持续繁荣。

外卖之“展”:未来可期

外卖已经覆盖到全国2000多个县城,并开始在海外拓展市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外卖行业将打开更多新场景。然而,外卖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骑手权益保障、外卖食品安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平台和骑手都在积极努力。

政府方面,发布了多项政策规定,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以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管。平台方面,也在积极优化算法、提升骑手待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外卖骑手们也在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外卖行业将继续向着更健康、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外卖行业将创造更多的经济奇迹和社会价值。

(图片及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