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成大模型落地主力军
AI导读:
近年来,央国企逐渐成为大模型落地的主力军。在政策的引导下,央国企凭借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和算力投入,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文章总结了央国企在大模型落地方面的最新趋势和路径选择,以及大模型企业在toB市场的探索和挑战。
近年来,大模型市场逐渐细分,企业纷纷在寻求新的突破方向。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中,随着toC(个人用户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众多大模型企业开始转向toB(企业级市场)赛道,视其为潜力股。
在B端市场的企业分类中,具备强大实力的央国企成为了大模型落地的主要推动者。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首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的引导。自2023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政策,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加强人工智能的发展。例如,国资委在2024年2月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上,明确提出开展“AI+专项行动”,并鼓励央企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机构也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以支持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其次,央国企作为经济领域的主力军,拥有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和算力投入,这是大模型成功落地的重要基础。同时,央国企还储备了大量的行业人才和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最后,央国企的综合实力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央国企对大模型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供需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央国企更易打造出大模型落地的行业标杆。事实上,已有不少央国企率先行动,开始布局大模型技术。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底,已有66家央国企成功实施了AI大模型项目,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例如,南方电网的电力行业大模型“大瓦特”,中石油与科大讯飞联合打造的33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以及中核集团与中核八所联合发布的首个核领域数字生产力平台“龙吟·万界”,都是央国企在大模型应用方面的典型项目。
进入2025年,央国企拥抱大模型的速度还将加快。根据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 (2024)》显示,2024年全年,有931家央国企开展了大模型招标,占整体市场的61.25%。其中,551个招标项目披露的金额约为32.2亿元,占整体市场的49.8%。相比之下,2023年全年市场公开披露的大模型中标项目及中标金额分别仅为92个和7.89亿元。
从数据对比来看,央国企在2024年的大模型落地趋势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无论是招采金额还是招采数量,都远超2023年的整体市场总量,并在整体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份额。此外,2024年季度央国企大模型招标项目数量及金额稳定上扬,第四季度更是出现了长足加速,超过了前三个季度之和。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招商局集团、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石油、华润集团、中国铁塔等大型央企在大模型市场上表现积极。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类项目采购是央国企的采购重点,大模型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54.5%。从增长趋势来看,2025年央国企拥抱大模型的速度还将持续提升,大模型应用落地有望成为绝对主力。
在专注于toB端业务的大模型独角兽企业中,智谱和中关村科金的表现尤为突出。智谱作为较早涉足B端服务的独角兽,定位精准,一直在toB端发力。在2024年内,智谱成功中标28个项目,其中19项来自央国企,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目前,智谱的B端商业化团队已重点布局科技互联网、垂直行业领军者、大型国央企及汽车手机四大领域。
中关村科金作为专攻行业大模型ToB市场的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公司,聚焦企业与客户连接的领域,全力打造出实现企业一站式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得助大模型平台”。该平台已有超200个各种类型的智能化组件,覆盖了银行、证券、交通建设、政务、零售物流等多个行业,全面满足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知识管理等通用核心场景的大模型应用落地需求。
行业资深人士透露,中关村科金在2024年持续发力,已与某特大型中央制造企业共建了工业大模型应用平台,为某中央交通运输企业打造了交通运输运维大模型,为某央企汽车集团打造了大模型员工助手等大模型落地项目。
然而,在大模型企业探索toB端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中标越多,失血越快”的挑战。因此,已有大模型企业选择“抱团取暖”,以求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2025年开年,零一万物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联手加速大模型从技术到应用的落地。
央国企在大模型落地的路径选择上,虽然各有差异,但都结合了自身的核心业务场景。部分央国企从算力和数据出发,构建通用大模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很多央国企根据自身行业需求,开发行业大模型和细分领域专用大模型,以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此外,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大模型,逐渐成为了央国企的新选择。
中关村科金总裁喻友平曾在公开发言中提到,企业智能化需要先有一个大模型中台,它相当于发电站,能产出“电”,即大模型能力。然后,还需要各种大模型应用,如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器,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在2024年12月,中关村科金正式发布其在大模型时代的“三级引擎战略”,提出“平台+应用+服务”是企业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路径。
零一万物、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在探索类似的路径。零一万物在toB层面基于“Infra+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强调,全链条的投入是科大讯飞拿下大量项目的核心原因。
因此,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如何在央国企市场中持续深耕并成功落地应用,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央国企来说,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模型应用的落地价值,也将是其关注的重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