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消费电子“国补”实施方案,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时,可享受购新补贴,且内外资品牌一视同仁。补贴比例为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1月20日起全国实施。

近日,消费电子领域的“国补”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力度。1月15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这三类数码产品时,可以在其他补贴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叠加享受国家补贴,即所谓的“补上加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补贴政策并未区分内外资品牌,消费者购买苹果、三星等外资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同样可以享受补贴。具体而言,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时,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

举例来说,如果一款手机原价为3500元,在相关企业优惠500元后,国家补贴将按照3000元的15%计算,即450元,消费者最终只需支付2550元。这样的优惠政策无疑将极大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支持各类主体公平参与,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品牌产品、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政策,并合理确定并及时更新政策参与经营主体名单。这意味着,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外资品牌,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都将有机会参与到此次补贴政策中来。

据央视报道,各地将根据该方案细化实施细则,并于1月2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于1月8日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此次消费电子“国补”政策的出台,是“国补”政策首次扩围至消费电子行业,多家产业链公司表示,该政策将利好整个产业链发展,提振消费电子销量。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购机需求提前,对产业链公司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片及内容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