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平安人寿近一个月内连续增持多家H股银行,耗资至少50亿港元,显示险资对银行H股的青睐。业内人士分析称,此举与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和利率下行等因素有关。未来,港股投资机会和高股息资产投资价值或将继续吸引险资。

险资再度加码银行H股!根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平安人寿在1月8日和10日分别增持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涉及资金约0.33亿港元和0.73亿港元。此次增持后,平安人寿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的邮储银行H股和招行H股均突破了5%的比例,达到了港股市场的举牌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平安人寿首次举牌银行H股。去年12月20日,平安人寿已举牌工行H股,持股占比突破15%,至1月9日已进一步升至16%,占工行总股本接近3.9%。据统计,近一个月内,平安集团及其下属的平安人寿已连续增持多家H股银行,耗资至少50亿港元,涉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

平安人寿的增持行动显示出其对银行H股的青睐。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险资频频举牌一方面是为了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另一方面则与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和利率持续下行有关。通过加大对高股息个股的投资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助于推动收益和报表更加稳定。

此外,险资举牌回升也与当下长债利率持续下滑、非标等高收益项目缩减等“资产荒”背景有关。长江证券研报认为,多次举牌的目的或是为了填补利差收益下降的损失,熨平利率下降周期的影响。同时,新会计准则IFRS9的实施也促使部分保险资金将持股比例超过5%、获得董事席位的股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权益法入账,这对于平滑保险报表和投资回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多位保险投资官表示看好港股投资机会。他们认为,港股在估值、资金和产业趋势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高股息资产仍是险资重要的投资方向。然而,也有投资官提醒,尽管红利资产仍具有投资价值,但优质红利资产的数量正在减少,目前红利资产的拥挤度较高。

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去年以来,红利低波资产再逢价值重估,上市银行板块也一改过往颓势,多家银行股价屡创新高。其中,A股银行板块去年累计涨幅超过42%,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

综上所述,险资对银行H股的持续增持是中长期资金入市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港股市场投资机会的显现和高股息资产投资价值的延续,险资对银行H股的青睐或将持续。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