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与转型挑战并存
AI导读:
近期,国家药监局密集批复手术机器人注册证,标志着手术机器人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快速增长的市场背后,部分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却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文章分析了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增长趋势、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之路。
近期,国家药监局在短短14天内高效批复了9张手术机器人注册证,标志着我国手术机器人领域迎来了一波新的注册高潮。具体而言,在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8日期间,骨科领域获得了3张注册证,分别颁发给纳通、和华瑞博以及国际巨头美敦力;穿刺领域获批2张注册证,全部来自真健康;颅脑领域则获批1张注册证,花落安科;口腔领域亦有1张注册证被柏惠维康斩获;神经外科领域更是获批2张注册证,均由华科精准获得。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显示,全球及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在未来将迎来显著增长。特别是中国,预计到2030年,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飙升至709.5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9%。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尤为突出,史塞克的MAKO机器人和天智航的天玑机器人均获得了国内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且手术量持续攀升,部分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却遭遇了业绩下滑的尴尬局面。以天智航为例,尽管其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在2024年上半年开展的手术数量超过1.7万例,同比增长超70%,但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却大幅下滑三成,且连年亏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归因于收入结构的单一性。
据医疗器械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正逐步调整收入结构,尝试向“购买技术服务”的业务模式转型。然而,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收益低、高昂的研发成本、医疗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医保体系的不完善等,仍是制约国内手术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手术机器人市场:红海中的高速增长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热门话题。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5.2%,预计2025年将达到285.1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1%。而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同样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00亿元。
随着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涌入。美敦力、史赛克等国际巨头凭借获批产品占据领先地位,而直观复星、微创机器人、思哲睿、天智航等国内企业也逐步崭露头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手术机器人领域近乎陷入红海。
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种,具有操作精度高和运行稳定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中。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因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备受关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科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推动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0.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9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24亿元。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以史赛克为例,其MAKO手术机器人凭借智能手术规划技术和智能辅助截骨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而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开源系统,对所有品牌假体兼容,导致无法带动耗材产品的销售。同时,国内支付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及向技术服务方向转型等方式,努力突破市场困境。此外,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医保政策的完善也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