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文章介绍了广东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的举措和成就。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广州报道

1月15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隆重开幕。会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振奋人心的数据:202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迈上14万亿元的新台阶,这一成就标志着广东连续36年稳居全国经济总量榜首。

广东经济总量能够率先突破14万亿元大关,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双重驱动。报告指出,2024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预计将达到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达到约7.7万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坚实支撑,也是“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名列全球第二的辉煌成就。

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升至56.7%和31.6%。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的产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的四成四;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的四成以上;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的18%。

过去一年,广东围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包括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等,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广东还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集中资源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施了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集聚了全国30%以上的产业链企业,广州亿航更是获得了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深圳也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展望未来,2025年广东将继续把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要任务。在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一体推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国家实验室的引领作用。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并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广州广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宾表示:“企业要想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必须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广州工控正与鹏城实验室联合成立工业智能创新中心,加速工业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攻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广东还提出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广东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指出:“算力是驱动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在大模型时代,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算力互联互通来共同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广东正携手港澳打造大湾区超算应用互联网,这将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跃珍表示:“大力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将有助于广东加速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技术以及空间信息服务等前沿科技的研发与应用。这将有效推动星箭建链补链工程、提高整星研产能力,并提升区域内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广东还明确提出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让广东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同时,广东还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聚焦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罗赤宇认为:“传统行业更应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研究院正聚焦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利用AI服务设计产品、探索规划勘察等领域的数据库、构建建筑产业大数据平台等,以推动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效率的提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