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快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严曦梦)2024年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沪盛大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龚正市长在报告中明确提出,2025年上海市将聚焦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上海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精心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旨在快速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与新优势。

首先,上海将着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通信、量子计算以及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上海将加大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和带动性的研究布局力度。通过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鼓励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并建立一套新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机制。同时,上海还将深化张江高新区、“大零号湾”等创新载体的建设,发展高质量的孵化器,以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此外,上海还将推进科研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并开展专利转化运用的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

其次,上海将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着眼于产业高端化,上海将深入实施新一轮的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全链条创新发展,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的建设。同时,上海还将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建立一套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着眼于产业智能化,上海将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持续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形态。此外,上海还将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机制,以打造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商服务体系。同时,上海还将着眼于产业绿色化和产业融合化,推进绿色工厂、零碳园区的建设,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并持续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色集群,深化产业用地融合管理,持续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最后,上海将致力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此,上海将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创建,并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上海还将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并完善重点产业人才住企培养、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等育人新机制,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此外,上海还将全面深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强战略人才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各类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深入实施白玉兰人才、东方英才等重大人才计划,进一步打响“海聚英才”赛会品牌,大力汇聚全球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上海还将持续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的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学术环境,实施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推进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以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