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时捷中国在2024年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销量下滑、门店关闭等问题频发。文章分析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滞后、国内自主品牌竞争加剧等,并介绍了保时捷中国为应对市场挑战所采取的措施。

保时捷中国在2024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一系列危机事件接踵而至,包括经销商逼宫、高层人事变动、裁员传闻以及多地经销门店关闭等。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至暗时刻”。

根据保时捷官方最新公布的交付数据,2024年全球共交付31.07万辆新车,同比下滑3%。在全球五大销量统计地区中,仅中国市场出现下滑,且下滑幅度高达28%,交付量仅为5.69万辆。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三连降,更使其年销量跌回至十年前的水平。

具体来看,保时捷在全球其他四个地区均实现了销量增长,北美地区以8.65万辆的销量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欧洲地区(除德国外)销量同比增长8%,德国本土销量同比增长11%,海外及其他新兴市场销量也实现了6%的增长。然而,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却直接拖累了保时捷的全球表现。

保时捷方面表示,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然而,在外界看来,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上的滞后。此外,国内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也吸引了原本可能选择保时捷的消费者,进一步削弱了保时捷的品牌优势。

同时,保时捷在价格策略上的坚持也对其销量产生了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时捷坚持不降价、不打折的品牌价值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销量的增长。而高昂的豪车进口税更是让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除了销量下滑外,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还面临着经销商困局。随着保时捷在华销量接连下降,品牌压力最终传导至经销商。近期,保时捷被曝多地线下门店已经关闭,涉及鄂尔多斯、义乌、唐山、郑州等地。这些关闭的门店不仅反映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也凸显了经销商面临的巨大压力。

针对中国市场的情况,保时捷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人事调整、优化经销商网络以及增设技术部门等。新任总裁及CEO潘励驰上任后,高频走访、调研多地经销商,并计划在未来两年时间内逐步淘汰优化网络,保留约100家经销商。同时,保时捷还宣布在中国增设技术部门,负责智能化应用在中国的适配开发工作,以补齐保时捷在智能化研发能力的短板。

然而,尽管保时捷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市场挑战,但“大象难转身”,其在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上的滞后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仍将对其未来发展构成严峻考验。

秦铭蔚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