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宁波民营航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机遇,面对法律纠纷、合同陷阱、海盗事件等挑战,企业形成新圈子抱团取暖,灵活经营并技术创新以节能降耗。然而,人才储备不足成为隐忧,宁波正积极行动探索破局之道,聚焦主业打造海运船队,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实现共赢。

在谈及国际航运市场时,浙江中浙海港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步慨透露,公司当前正面临一起在英国伦敦进行仲裁的案件,凸显了外贸业务的高风险性,尤其是可能涉及的法律纠纷。中浙海运的遭遇并非孤例,宁波的民营航运企业老板们常提及的“踩坑”经历,也反映了这一行业的复杂性和挑战。

尽管挑战重重,但多数民营航运企业仍视向国际市场突围、开拓国际航线为一条收益颇丰的发展路径。据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宁波国际海运业务取得了显著增长,国际海运货运量同比飙升75.9%,在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

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风云变幻,从“一箱难求”到“空箱堆港”的大起大落,再到2024年因红海航道危机和巴拿马运河中断导致的运力紧张和运价上涨,都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4年海运回顾》报告,全球海运贸易量增长2%,全年吨海里需求增长近6%,达到2010年以来最快增速。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也预测,全球干散货需求将小幅增长,国际干散货市场震荡加剧,运价维持高位。

在此背景下,宁波的民营航运企业加速“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的高位运行,为航运企业掘金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官方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示,2024年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1%。

宁波的航运企业早已布局国际市场,如宁波天盛海运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就成为第一家出海的宁波民营航运企业。国际航线的平均利润比国内航线高出30%,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其中。然而,收益与风险并存,潜在的法律纠纷、合同陷阱、海盗事件以及国外码头撞损事故等突发状况,都给民营航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宁波的航运企业开始形成国际航运的新圈子,互通有无、抱团取暖。同时,灵活经营也成为这些企业的应对策略之一,他们选择“内贸外贸两手抓”,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航线或运营计划。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来节能降耗,也是这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手段。

然而,宁波这波出海潮的背后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隐忧,即航运相关人才储备不足。虽然宁波在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开设了涉海涉港专业,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完全适配当下的新形势。随着越来越多民营航运企业“走出去”,人才缺口被进一步拉大。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宁波正在积极行动,探索破局之道,如推出专项行动方案、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等。

从长远来看,宁波想要走出“大港小航”的困局,需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交易经纪、法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但更重要的是聚焦主业,打造一支上规模、上水平的宁波籍海运船队,聚拢船力运力,打牢主业的根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宁波应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格局,强调分工协作、强化比较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由沈颍俊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