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5:AI眼镜端侧算力成焦点
AI导读:
CES 2025上,AI眼镜备受关注,端侧算力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要素。业内正积极部署端侧AI芯片及相关硬件,力求提升设备续航能力。同时,高性能SoC芯片和混合AI协作处理技术也被视为提高算力支撑的有效途径。
在CES 2025展会上,AI眼镜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吸引了众多厂商参与,上演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百镜大赛”。国内电商平台上,多款AI眼镜一经上架便迅速售罄,再度印证了这一领域的火爆程度。这一现象不仅激发了市场对AI眼镜及可穿戴设备大规模商业化进程的关注,更揭示了端侧算力作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要素。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业内普遍认为,端侧算力是限制可穿戴设备交互体验,阻碍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核心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行业正积极部署端侧AI芯片及相关硬件,力求通过更高性能、更低能耗的集成芯片,以及大小模型协同处理的混合AI技术,来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
全球龙头厂商如高通,已在CES 2025上推出了搭载45TOPS算力NPU的骁龙X平台,以更高效运行AI应用。国内上市公司中,瑞芯微、晶晨股份、中科蓝讯、恒玄科技等龙头厂商,也均研发出了具备端侧AI能力的芯片。其中,瑞芯微的RK3588、RK3576芯片集成了6TOPs NPU处理单元,可支持0.5B-3B参数级别的模型部署;晶晨股份则发布了业界首款集成4K和AI功能的6nm商用芯片,已有多家全球知名运营商决定基于该芯片推出下一代旗舰产品。
此外,业内还通过高性能SoC芯片支撑端侧处理能力,提高芯片先进制程或内部集成NPU,以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同时,混合AI协作处理技术也被视为提高算力支撑的有效途径。高通在其《混合AI是AI的未来》白皮书中指出,云端和边缘终端协同工作,可实现更强大、更高效且更普及的AI应用。
然而,对于可穿戴设备品牌商而言,部署端侧AI会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因此是否部署需综合考量市场需求与成本效益。此外,电子设备续航能力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业内主流的解决方案包括高密度锂电池和智能功耗管理技术,部分前沿企业还在探索超快充电技术、新型固态电池以及太阳能辅助供电等创新路径。
(图:高通《通过NPU和异构计算开启终端侧生成式AI》白皮书中提到的集成芯片示例)
(图:高通《混合AI是AI的未来》白皮书)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