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回顾2024,展望2025
AI导读: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提出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提速等。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于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盛大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发表了《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上海市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报告指出,上海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迈入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在三大先导产业方面,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规模达到了1.8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展现了上海市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
此外,上海港在2024年表现出色,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同时,上海机场的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也分别达到了420.6万吨和1.25亿人次,排名分别升至世界第二和第三。
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上海市全力推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对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7.0版150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建立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工作机制,推动重点企业“服务包”提质增效,累计办理企业诉求15345件。此外,还实施了减轻企业负担“20条”等政策,全年新增减负超过1160亿元。
展望未来,龚正市长提出了2025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等。在产业发展方面,上海市将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大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力度,深化产业用地融合管理。
在金融领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提速,持牌金融机构增加到1782家,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增长15%。同时,上海市还启动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龚正市长强调,要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增强国际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提升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能级,完善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制度机制,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