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基金二季报披露显示,绩优基金经理增聘后普遍出现净赎回。机构投资者常抢先撤退,基金公司需加强平台化投研建设,保持业绩持续性,降低基金经理离职影响。

  近期,随着基金二季报的密集披露,绩优基金经理的“增聘效应”逐渐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在增聘新基金经理后,其产品普遍遭遇净赎回。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绩优基金经理正式离职之前,往往是机构投资者率先选择赎回。当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批量增聘新的基金经理时,面对“老”基金经理离职的传闻,基金公司通常选择否认。然而,这些传闻往往最终会被离职公告所证实,对普通基民而言,这无疑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降低基金经理离职对投资者的影响,基金公司必须保持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这要求基金公司在投研的平台化布局上有所作为,提前做好规划,包括对新任基金经理的业绩、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市场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披露和透明。

  增聘与净赎回并存

  今年以来,绩优基金经理离任或增聘基金经理的情况屡见不鲜。每当绩优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批量”增聘新的基金经理时,基金大概率会出现净赎回现象。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550只主动权益型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其中不少涉及绩优基金经理。

  以丘栋荣为例,他在中庚基金完成“谢幕”后,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大幅缩水。同样,圆信永丰基金的范妍、建信基金的姜锋、招商基金的贾成东等绩优基金经理在离职或增聘新基金经理后,其管理的基金也普遍出现净赎回。

  离职传闻的真假之谜

  每当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集中增聘基金经理时,总会伴随着离职传闻。这些传闻往往会在基金经理正式离职前一两个月开始发酵,而基金公司通常会选择否认。然而,大多数传闻最终都会被离职公告所证实。

  有数据显示,在“资金先于基金经理撤退”的增聘效应中,抢先撤退的资金大多来自机构投资者。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变动更为敏感,且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

  对于普通基民而言,基金经理的变更无疑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基金公司有必要在基金经理变更后及时向投资者说明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平台化投研建设成关键

  绩优基金经理的离职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以及基民而言都是有损失的。因此,如何保持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成为基金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应该加强平台化投研建设,降低对绩优基金经理等个人的依赖。这包括提前物色接班人、进行系统培训以及加强与新任基金经理的沟通等。同时,基金公司还应持续监控产品的业绩表现,确保新的基金经理能够有效维持产品的业绩水平。

  此外,基金公司还应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时性。通过设定业绩目标和定期业绩回顾等方式,稳定投资者的持有信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内容有所调整,旨在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